兴化三水园论坛

查看: 17087|回复: 0

[品味兴化] 即将消失的工业遗存大垛米厂及立筒仓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4-23 10:43: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江苏泰州
即将消失的工业遗存大垛米厂及立筒仓
刘双湖
在古镇大垛有一个唯一的国营工厂,它就是“国营兴化大垛米厂”,大垛人称“大厂”,与人称“小厂”的社办企业农机站相对应,都是用小型碾米机为农民机稻加工米服务,群众称工人为“站斗子”的。在大集体时分的口粮,开始我们都是撑船到大垛河北的大厂去机稻,当年的碾米车间,从1995年绘制的米厂平面图来看是在“饲料车间”的位置上。我们家的东边码头离大厂只有300米远,后来“小厂”搬迁到河东大尖子上,就到小厂机稻了。
IMG_20170913_091731_看图王.jpg
“大厂”起初就在“小厂”的身底,1958年大跃进时搬迁到现位置上的。“大厂”砌了一座7间大机房,其中两层楼高的4间,3层楼高的3间,在东边4间的动力车间安装了一台50马力的“和尚头”内燃机,西边的生产车间 3间底层做过为农加工碾米的,同时利用米厂的机器办起来“机灌站”。机灌站的出水基础是用安民路上的 108块花岗岩的大条石,来抵挡出水时的冲力(1960年之前,安民路有一段是由大条石间隔在路中央铺设的,后来在大垛米厂处建设大型机灌站,即现米厂东大门处向内,当时把大条石挖来用于建机灌站出水口的底基)。当时的机灌水渠沿现文化路到人民路转弯向东,抵达曹家再向东到达塘港河西的丁家、野陈的耕作范围。机灌水渠在从六村老舍与朱家舍之间的河里是用虹吸通过,河上是小木桥。在曹家舍庄前的河里也是由虹吸通过,上面没有桥,再到丁家、野陈的耕地。笔者大约在1962年或者是1963年的秋天,跟大弟两人沿此机灌渠路线,从大垛到荻垛的野陈再去征王找父亲,父亲当时在征王做完小校长,可能是星期天,我们为去告诉父亲因有一种粮票不再在市场流通使用。走到曹家面前的河那儿,正好有一条罱泥船经过,放我们过了河。到唐港河边的野陈地界,等对面的船撑过来这才过了河。这段路估计走了两个多小时,一路领略了大跃进的产物。当年人工挑这条大机灌时,我曾在大约现在“麦德淇”的位置,看到年轻时的“元姑”在挑土,向北看远远地都是挑土做渠的男女民工。
在大垛集镇与河北的圩子上,老早有座“万福桥”与庄上相通,“万福桥”是大垛镇《恒丰泰》酱园的老板罗运铭1940年左右独资建的木头桥,是为方便镇北边的农民进镇。河北的圩子上即米厂身底,在抗日战争期间这里是伪军八十六团团部的土围子,有潜伏在里面的地下党,有经地下党做工作为抗日提供情报和子弹的汪伪人员。在解放战争期间这里是国民党军队的土围子,1947年秋天一次新四军地方部队攻打土围子失利,几名攻上去的小战士,因未能撤回而惨遭敌人杀害。大跃进后,成为大垛米厂的所在地。
IMG_20180406_154852_看图王.jpg
大糠是稻谷外面的一层壳,是大垛米厂加工粮食的副产品。可以用来做酱油、酒、燃料。装成袋也可以种植平菇。
大糠做垫料。稻壳是很好的发酵床垫料原料,透气性能比锯末好,吸附性能稍次于锯末。含碳水化合物比例比锯末低,灰分比锯末高,使用效果和寿命次于锯末。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与锯末混合使用。稻壳不宜粉碎,否则过细不利于透气。稻壳比锯末的优点在于品种单一、质量稳定,一般不用担心过湿和霉变。在锯末中掺入少部分稻壳的效果做发酵床垫料与单一锯末的使用效果相近。这种垫料配方的优势在于提高了纯锯末的透气性能,降低了纯锯末湿润后的易粘结性。
大糠可以做饲料。稻壳的饲用营养成分含量很低,再加上稻壳表面木质素排列整齐密实,将粗纤维紧紧包围住,所以动物吃了不易消化,总消化率只能达到5%一8%。稻壳经过处理后,纤维组织完全溃散成膨松状态,并使紧紧包围在纤维素外面的木质素全部被撕裂而脱落,致使立体组织之间很容易含水,因此其吸水性很高。由于吸水性的提高,各种营养成分的溶水机会增多,故容易被畜禽消化吸收,总消化率可达17%一20%,比原来提高1倍以上。稻壳作为饲料,分为统糠饲料、膨化稻壳饲料、稻壳发酵饲料、化学处理饲料。用稻壳生产饲料,是废物利用的重要方面,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
大垛米厂轧米产生出米、皮糠、大糠。皮糠在三年困难时期人们做成皮糠饼当食品吃。皮糠和大糠按三七比例把大糠粉碎(俗称“统糠”)用来喂猪,人称“三七糠”。“三七糠”在计划经济时代是比较紧俏的商品。当时农村养猪,一头猪的猪粪由生产队挑去做肥料,有奖励粮和其它物资的分配。相当于半个劳动力的全年工分。当干部的、高级社员、集镇有头绪的都把养猪当着一项重要的副业收入。一年养两头猪出圈,就是四、五百斤稻谷,在口粮十分紧缺的年代,算是可观的收入。能拿到粮管所主任的二指大的条子,是有很大头绪的。正常情况下,粮管所有“三七糠”计划分配到公社干部和大小队干部,是按照缴公粮的数量返还的,但这些“三七糠”是落不到群众手中的。老百姓养猪还是吃自己轧米的稻糠,自己轧米的稻糠不够猪吃的,就跟不养猪的农户买,再不够就拾元麻草晒干轧糠,再拾青草和弄些南瓜胡萝卜等来喂猪。当年养一头猪在栏时间较长,短的 8个月,长的一年。所以当干部的在外工作,最关心的就是能够及时弄到“三七糠”。稻壳作为饲料,为统糠饲料,统糠饲料没有“三七糠”养猪有营养价值。统糠买回来要掺和其它材料如大麦䴺子,一起烧水烫,烫熟了喂猪,猪吃了才有营养。
养猪,这是“大糠”的一个重要用途。大糠的另一个用途是做燃料。挑大糠有专门的装大糠的箩筐,箩筐高到成年人的肩头,箩筐口有一米宽成方形,底子成正方形比口小得多。集镇街头的老虎灶烧大糠,集体食堂烧大糠,群众有用风箱的烧大糠。每个食堂的灶门后头都有好大的地方用来存放大糠,之后才改烧煤炭的。大糠的外调,靠大船运,装大糠的大船在船舱边用多根架竹竖起,沿船舱用折子一圈一圈地围绕,再用人工往船上挑大糠。由于船舱里堆高了大糠,在船艄开挂浆机的人就看不清行船的方向,要靠站在船头的人引导。
农村实行联产承包制后,农民除了上缴国家的粮食外,下余的粮食由自己处理,于是就卖给小船头,小船头就直接到小型大机米厂机稻,再去戴窑东山粮食市场卖米。于是到处都有农民自己办的米厂,国营米厂日渐淡出。大垛米厂的大机器也被挪到九里港大垛奔东刘的半路上,由几个米厂职工个人自己办。有段时间各地的小型大机米厂大糠没人要就倒在河边。曾有人用大糠来炒氨基酸,用氨基酸做鱼饲料,是否有一定的作用,但终究没有推广成功。
IMG_20181125_093703.jpg
当年为囤积大糠,就专门发明了一个巨大的立筒仓,用来贮放大糠。在国营大垛米厂里有一幢一般民众叫不出名字,也不知是做啥用的奇特建筑,它高高的呈圆筒型,顶上有一个能随风转动的飞马,几百米外就可以看到,飞马的尾巴方向就是当时的风向。它顶立风雨之中40年,远远地看就像一座碉堡。
据1952年出生于大垛镇的当年参加建筑立筒仓的瓦匠师傅谢保根介绍:大垛米厂的立筒仓他在1983年整整砌了一年,米厂负责人是杨存来,具体负责建筑的是朱付贤、孙小粉。参加建筑的瓦匠师傅主要有谢保根、谭步金、徐庆平。立筒仓高18米,其中筒高15米,顶高3米,直径11.22米,先后用了一年多时间,才建好投入使用。15米高的筒身是在四周搭了脚手架砌墙,到绷顶的时候,因为顶是圆的已不好搭架手了,又不好挂线砌,谢师傅就一个人跪在顶上,用侧砖砌,等水泥砂浆浆了再砌下一圈,圆就这样一天一天地越来越小。顶没有钢筋完全靠水泥和砖头的凝固形成绷劲,砌好了一个半圆的大家伙。在大垛的历史上,立筒仓算是最高的建筑物吧!
据米厂退休干部转业军人老会计杨存沂介绍:1982年10月他从荻垛粮管所调到大垛米厂任出纳兼统计人事工作,1997年离岗。
国营大垛米厂于1995年7月29日,根据兴化市国土局意见,对土地进行评估申报,结果为:土地性质政府划拨,使用面积3551.75㎡,即工业用地仓储用地。当时评估价51.25万元,后登记地价为36万元,单价180.36/㎡,结果价为64.06万元。经兴化市粮食局、国土局即同级财政部门提出意见,经同级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同级政府清产核资领导小组提出意见,于1995年8月23日通过审定。
大垛米厂建筑面积2191㎡。有:建于1983年的米厂成品仓砖混结构面积510㎡,建于1984年的28号小麦仓面积297㎡,建于1987年的29号仓砖混结构面积272㎡,建于1987年的30号仓砖混结构面积272㎡,建于1968年的23号仓砖木结构面积210㎡,建于1968年的24号仓砖木结构面积210㎡,建于1968年的25号仓砖木结构面积126㎡,建于1968年的26号仓砖木结构面积294㎡。还有二层楼房的砖混结构办公楼和宿舍楼、浴室及二层楼的桑拿浴室。大垛米厂在粮管所仓库的背后还有二幢八间的职工宿舍。
立同仓于1983年技术改造项目兴建,高约5-6层楼房高。底层用于轧统糠,上层用于存放加工大米的副产品大糠(稻壳),从6间二层楼高的大米生产车间,经陶瓷管道将大糠输送到立筒仓。
立筒仓为砖混结构,在技术改造费中列支5万元。
在一片荒芜的原国营兴化大垛米厂,现分割成许多老职工的住家房,一旦进行改制处理,将会不复存在。留下这一页为将来的大垛历史做个见证!
30年前,当年的兴化县共有10个区公所。众所周知,兴化是产粮大县,其对国家商品粮贡献率多少年保持全国第一。基于此,国家投巨资在兴化县10个区每区建一幢专门用来加工稻谷存放稻壳的立筒仓,兴化城的立新米厂也同样有过一个。
沈伦文化站的田兆祥的文章《立筒仓》写到:据沈伦镇沈南村人,1948年出生的吴桂旺(人称吴四)瓦工师傅说,他当年以10万元工程款包工包料承建立筒仓,共消耗16毫米沙钢10吨、水泥80吨、青砖10万块、沙子150吨、木材8立方米,最终建成了直径11.5米,周长36.1米,高23米的圆形立筒仓。另建一5米见方9米高的并安装有鼓风机及20多米长的输送稻谷的管道的方形建筑,以与立筒仓匹配成一套稻米糠三者加工分离的流水线。其流程为,用翻斗车将稻谷倒进稻斗,升降机扒到大米车间各设备,经除杂后进入砻谷机剥壳、碾米,最终实现大糠、皮糠与米的分离,立筒仓下身是饲料加工机,大糠轧成饲料,大米包装成每只编织袋50公斤出口,内销每麻袋90公斤,以水路运至张家港、上海,海关验收合格后销往国外,高高的立筒仓架起了大米出口的桥梁。立筒仓与上海的大码头上的塔吊、门吊不能相比,但在里下河水乡兴化的大地上,在水网地区的兴化农村有这样的建筑,实在是壮观雄伟!
杨宏钧说,立筒仓最初用的一台蒸汽驱动机叫“大头车”,不喝油,只烧大糠,有三四十匹马力,后来又换了一台100马力的旧“大头车”,一天三班倒,每天加工5万公斤大米,按时保质完成兴化县粮食局下达的加工计划。为此,沈伦公社所辖的29个生产大队,155个生产小队年复一年向国家超额缴纳公粮,仅以1983年为例,沈伦作为稻谷生产大乡,当年稻谷总产量为2300万斤。很显然,这些稻谷国营米厂不够加工几个月,粮食部门只好从别的乡镇以及周边县市调拨稻谷以满足大米加工,以及立筒仓加工养猪、养鸡鸭鹅饲料的供应需求。
一晃40年过去了,当年加工稻谷的立筒仓也如同稻与米的加工分离一样,改制后的粮食部门除闲置了大量的国有库房外,也留下了这个令人不识的工业遗存——立筒仓。只见那满身周遭的爬山虎依旧一岁一枯荣,兀立在风雨中给人以沧桑和感叹!
撰稿人:刘双湖    地址:兴化市大垛镇安康路45号
电话:13961093030         邮政编码:225731   
电子邮箱:13961093030@126.co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客服:13705265750|举报|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兴化三水园论坛 ( 苏ICP备20024052号 )

GMT+8, 2024-5-17 18:33 , Processed in 0.057294 second(s), 17 queries .

Copyright © 兴化市艺博网络科技服务有限公司 (https://www.xhssy.com.cn/)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本论坛帖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文责自负,兴化三水园论坛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发现有侵权行为,请与我们联系。

网站常年法律顾问:汤荣华律师,手机:13852687313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