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新送我“金字书”》文/徐绍武“百人百事”
王玉新同志,兴化市沙沟镇光耀村人,高中毕业后回乡务农,后来从政。当年我随沙沟公社党委副书记张殿生同志蹲点在这个村,抓文艺宣传样板。
这个村的毛泽东思想文艺宣传队,不仅在全公社名列前茅,多次参加县文艺调演,而且在全县很有名气!
中国日报(英文版)曾登载过他们的演出图片,全县宣传文化工作现场会曾在这个村举行!
这个村的文娱骨干有王玉新、盛兆娣、杨桂花等文艺青年,还有琴师夏迺昌等。
王玉新同志尤以出众!他能编能演,能说会道,一直担当节目主持人,是乡村少有的文娱人才。
当年我负责公社通讯报道,王玉新同志是大队通讯报道员,写的新闻稿件,常被县广播站“水乡生活”节目选播,彰显写作才华。
特别采写的一篇言论“几粒稻引起的讨论”被新华日报选登,在全公社引起轰动效应。
作为一个村的“土记者”,能在省报发表文章,这是不多见的。
由于兴趣爱好相同,我俩结下了兄弟般的情谊。
记得我还请他在我沙沟镇家中的小楼上吃过便饭呐!
王玉新同志去扬州师范学院读书,我抽调在县人武部搞通讯报道,我向县人武部借用吉普车送他进校园宿舍。
我俩在文昌楼对侧的照相馆拍了合照,可惜这张照片遗失了。
一次,我应沙沟镇党委之邀,陪同镇干部姜洪海同志(后任周奋乡人大主任)、张步新同志(后任沙沟镇人大主任),去南京邀请原省人大主任储江同志和南京市原顾委主任刘平同志,来沙沟参加“金沙沟”饭庄开张典礼。
我们三人路过扬州,看望时任扬州市广陵区委书记的王玉新同志(后任扬州市副市长,市人大副主任等职),王玉新同志热情地请我们在新富春酒店吃中饭。
中餐后,王玉新同志送一本书给我,随行的张步新同志忙不迭地替我把书收下,我一看书名《孙子兵法》,当时在想,他送军事著作给我何意啊?
我们三人上了小汽车,将包装书的书合打开,一看,令我很是吃惊!
见外包装是仿红木盒子装的,将盒子打开,里面放着一付白手套,戴上白手套打开书页,原来是本“金字书”。
这本“金字书”,每个字都是金箔制成,标价6000元。
我收下这本书很过意不去!姜洪海同志、张步新同志劝我说:“不要过意不去。王书记不忘初心,人与人之间相处,就是以心换心啊!”
五十多年来,我和王玉新同志联系不断,他在陕西留坝挂职,我们还经常通信,最近又通了微信,经常互致问候!
我出版《求索》(徐绍武创作选),他为本书写了序言“夏日的絮语”,处处洋溢着真挚友爱的气氛,字里行间对本书、对本人多加赞赏。
我准备出版新书《百人百事》,他又挥毫题词“百人百事,传承文明。”
这真是:玉新送本“金字书”,深情厚意常记心,有生之年缘不断,不是弟兄胜兄弟!
(徐绍文编辑整理)
附图:左:王玉新同志;中:作者;右:张步新同志。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