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化三水园论坛

查看: 23402|回复: 12

[兴化古村] 荻垛万盛桥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4-26 17:19: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0.jpg

0 (4).jpg

0 (2).jpg

0 (1).jpg

0 (3).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4-26 20:17:35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4-26 20:28:53 | 显示全部楼层
三水园周勇的庄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4-26 20:41:12 | 显示全部楼层
万盛桥是小镇形象的象征。历经二百年沧桑岁月,老石桥保存着原态原貌,风采依旧,万盛桥始建于清代道光五年(1825)。

万盛桥始建于清道光五年,距今已有近200年历史。

万盛石桥墩实、厚重。四架桥桩由八根高达5m的粗壮石柱组成,两两成八字形栽入河床,最下端,有厚重的石础,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上端石梁之上铺以厚实的石板,每组三块,计三组9块,每块石板长5m,宽0.34m。含两堍石板引桥在内,桥长24m,宽1.35m。全部使用苏州麻石,耐磨损,历经200年,无剥蚀。

桥板侧面,那褚赤色凹凸不平的石板上,雕出三个圆形,圆内阳刻出“万盛桥”三个正楷大字,这是桥名。“万盛”名董万盛,是昔年的建桥人,河心桥桩石柱上竖镌出它的释义:“清道光五年六月董万盛立”。

董万盛(1777-1841)是荻垛人,他用自己的全部积蓄购买了石料,又亲自参与施工,终于在他49岁那年建成了这座石桥。《民国续修兴化县志》卷十三“补遗”中记载:“董万盛,荻垛乡人。事孝亲,与弟万全、万余友爱甚笃。世业农,家小康,见义勇为,于庄东独建石桥,邑令胡廷锡额旌之。道光十年,邑令张泰青为请旌,后以孝子旌表,赐帑建坊。荻垛故无义学,万盛捐资为倡,至今有田四十八亩为学校基础。”

这座万盛桥作为一种历史见证和历史遗存被完整地保留下来,1904年、1964年、1970年都作过原址维修。2009年,被兴化市人民政府确立为兴化市文物保护单位。

2019年3月20日获批江苏省第8批文物保护单位。

这里面还有一个小插曲,官方不愿意说。
就是文.革时期当时的政府命令桥板上阳文繁体字写的万盛桥三个字毁掉,当时横扫一切牛鬼蛇神,所有的文物都不同程度被破坏,当地人就用水泥把其文封起来,这样既没有破坏,又好向上交代,现在半个世纪过去水泥已经脱掉,所以现在完全看得到。

董 万 盛

江苏兴化荻垛庄(荻垛镇)人,生于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祖父以坐馆教书为生,到了父亲董从伍当家立业的时候,由于他勤于耕种、善于经商,家产不断增加,逐渐成为乡里数一数二的大户。董万盛自幼苦读诗书,是乡里有名的秀才。他不但满腹经纶,而且对农业知识、木工铁匠技艺都很在行。

嘉庆八年(1803年)春,28岁的董万盛与两个兄弟分家各自立业。父亲遗产360多亩田地,作为大哥的他自己只要了其中92亩三等田,把260亩良田让给了他们,受到庄上乡亲的赞扬。他好学勤劳、平易近人,与伙计们同甘共苦地劳动。挑粪、罱泥、收割等农活他都拿得起来,全没有一点东家的样子。为了提高产量增加收益,董万盛一年四季都要到扬州、兴化挑好几趟粪。他前后几次下江南学习种田经验,带回了江南培育的“吓一跳”水稻良种。这种稻种抗涝耐旱,适合兴化地区种植,产量比本地稻谷高得多。他通过几十年艰苦劳作,家道逐渐地殷实起来,成了乡里小有名气的富户。

修 桥 轶 事

兴化河多水多,方便灌溉的同时又妨碍了交通。村东一条小河挡住了通往田间的道路,村民出脚下田都要撑船。后来,大家集资在河上搭起了一座独木桥。就是青年后生,也常常有人掉下河变成落汤鸡。

道光四年(1824年)夏,天空突然变脸,眼看一场狂风暴雨即将来临,正在吃饭的乡亲们慌忙丢下碗筷奔向打谷场“抢风场”。那场风雨过后,虽然小麦没有遭受损失,但付出了两条人命的代价。混乱中两个妇女滑下河淹死了,其中一人是董万盛的亲人(其说有三:第1种说法是他的女儿、第2种说法是他的儿媳妇、第3种说法是他唯一的姐姐)由于历史悠久,时间过长,目前无从考证,本着对历史负责的精神,不引有任何一种说法。

董万盛非常伤心,这儿要是有座像样的桥,也就没有这种悲剧发生了。当时,除了木桥就是石桥。木桥易损,石桥造价又十分昂贵。他思前想后,决定倾其所有独资建造一座石板桥,方便乡亲,造福子孙。

董万盛收拾行装,带走家里所有积蓄的银两,只身前往江南购买石材。那年,董万盛49岁。

他雇用了一条村民从来没有见过的大木船,满载200多吨石板回到了故乡。不料,在靠近荻垛的途中搁了浅。全村几百人齐心协力用了三天三夜,才将大船拖拉出了浅滩。由于河道从未走过如此大的船,一路上浅滩不断,行走十分困难。最后,只好停泊在唐港河畔的周吾舍村边。   董万盛动员全村男女老少全力以赴运输石板。他们把几条小木船绑在一起,驳运桥板和桥桩,整整用了一个月时间。

为了节约成本,董万盛既当设计又当石匠,带领家人和村民们起早贪黑地苦干。石桩不像木桩、水泥桩那样可以从上面打桩,必须打坝、出水、清淤,然后在河床上夯实基础安好底盘,才可以架起。

最要命的是桩基,每根石桩下都安有一块像大桌子一样大的石块。他们先搭起木头引架,后用人工拖拉。完全依靠人工,其中艰辛是现代人难以想象的。
通过近八个月的辛勤苦干,清道光五年六月,万盛桥竣工,结束了荻垛没有桥梁的历史。紧接着,董万盛用一起带回的石板建造了三座石码头和一条长近五百米的石板路。这条石板路后来成为荻垛镇的商业中心大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4-26 21:35:5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万盛桥三代人的记忆,承载着三代人厚重的情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4-26 21:58:1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最可惜的有一根桥桩有一条缝,希望有关部门出面维修一下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4-27 14:07:3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要把万盛桥弄城旅游景点,刘怀荣有好主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客服:13705265750|举报|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兴化三水园论坛 ( 苏ICP备20024052号 )

GMT+8, 2024-5-4 12:30 , Processed in 0.059276 second(s), 23 queries .

Copyright © 兴化市艺博网络科技服务有限公司 (https://www.xhssy.com.cn/)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本论坛帖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文责自负,兴化三水园论坛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发现有侵权行为,请与我们联系。

网站常年法律顾问:汤荣华律师,手机:13852687313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