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化三水园论坛

查看: 30512|回复: 3

为民之事不可缓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7-15 09:16: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江苏泰州
“政声人去后,民意闲谈中”,官员离任是一面镜子,能照射出一个官员的政德政绩。古代百姓用为其立祠、载入方志等多种方式来表达对廉官的感激和爱戴。在江苏兴化,有一座遗爱祠,也叫“三贤祠”,顾名思义,就是为三位贤官立的祠,欧阳东凤就是“三贤”之一。
  欧阳东凤,字千仞,湖北潜江人,万历十七年(1589年)登进士。他出身贫寒,深谙民间疾苦,他在兴化任知县期间,兴利除弊、体恤百姓,深得民心。
  万历十九年(1591年),黄淮下注,兴化一片汪洋,大水冲坏了堤坝,百姓为了躲避洪水,有的移居城头,有的借住寺庙,有的寄身树杈,苦不堪言。欧阳东凤乘船慰问灾民,了解受灾情况,看到百姓生活如此艰难,甚至连立身之地都没有,心情沉痛,一面利用当地资源展开救灾行动,一面上疏朝廷请求援助。
  在《奏请拯援灾民疏》里,欧阳东凤陈述了受灾情况,言辞恳切,令人感动,还将当地赋税之重一一列举。兴化当时隶属扬州府,明代扬州府领三州七县,每次征收税粮总量二十万六千担有零,兴化就占四分之一,达五万两千担有余。赋税过重,再加上水灾,兴化一时饿殍遍地。欧阳东凤请求免去兴化之前的欠粮,待三年后再量力征收。他甚至愿意将自己的俸禄一并拿去救灾。朝廷评估了相关情况后,下令“减浮粮二万担,蠲积逋一万余两”,大大纾解了兴化百姓的困苦。
  爱民者,民亦爱之。欧阳东凤在兴化三年,修粮仓,治水患,政绩显著。在他离任后,兴化百姓为其立祠来表达对他的怀念与感激。
  离开兴化后,欧阳东凤又担任过南京刑部郎中、广西平乐知府等职。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欧阳东凤到常州任知府,修书院、倡学术,注重醇化民风,晚明历史上著名的东林书院就是在他的支持下修建的。欧阳东凤在常州四年,农桑、水利、赋役、词讼等事,无不用心处理。刚到常州时,欧阳东凤常受讼词数百纸,凡是不予受理的案子,总是清清楚楚说明原因,并连夜发出,不让百姓忍受等候的煎熬。
  欧阳东凤认为为民之事,须臾不缓,百姓关心的事要赶快处理。当时常州有一个叫芙蓉圩的地方,原是湖泊之地,地势低洼,多是贫民在此耕作,常因水患而颗粒无收。后来经过整治,水患得以缓解,这里成了一片良田。一些豪强见状,便倚势来抢占圩中高地。欧阳东凤不惧豪强,详细勘查实情,将被豪强侵占的田地判还给百姓,并且厘清田亩、筑新坝、划界限,确保民田旱涝有收,当地百姓“相与颂公之仁,载公之德”。
  欧阳东凤为官,不但心系百姓,而且清正自守。当时官场上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凡是知府上任,下辖的知县都要准备厚礼奉上。欧阳东凤到了常州以后,下辖知县们给他布置帷帐、用具等,价值千金。欧阳东凤认为这些东西太奢侈了,全部撤掉还给他们,自制布帷、瓦器,每天花费不足百文。他以身为范,不仅对自己要求严格,对胥吏管理更是严格。他禁止胥吏盘剥百姓,有一次,县里上解官银到府库,秤在他座位的右边,他一边继续批写公文,一边看胥吏用秤称银子,等到称完,他指出第几包银子为什么独独重一铢呢。拿来一验,果如其言,大家都觉得不可思议,这么一点小问题也能看出,自此,胥吏不敢牟一钱私利,而官场风气也为之一新。
  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欧阳东凤为民造福的事迹赢得了后世的嘉奖,清代历史学家陈鼎以“循良”二字称赞,可谓精准。(范永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7-15 09:16:2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泰州
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7-15 09:21:0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泰州
兴化拱极台上为什么要设遗爱祠?

自北宋范仲淹以来,兴化历任县官皆以范仲淹为榜样,出现了诸多仁政爱民的清官廉吏,形成一条清官文化链。兴化民众也通过建立祠堂等形式感念他们。拱极台上的遗爱祠就合祀着明代的三位清官:李戴、欧阳东凤、刘士璟。

李戴,隆庆二年至五年(1568 -1571)任兴化知县。在兴四年,兴化连年遭灾。李戴整日忙于抗灾赈恤,“全活甚众”,甚至“具题乞减税粮数万石”。他在救灾治水的同时,认为当时兴化的关键问题是赋税畸重,于是不顾个人前程,“具题乞减税粮数万石”。李戴后来官至吏部尚书,依然时时怀念兴化,多次著《遗父老书》,关心兴化百姓的生活。明代中期兴化百姓特为之设李公祠。

欧阳东凤,万历十七年至二十年(1589-1592)任兴化知县。他在兴化的前二年先旱后涝,旱时“茭葑之田皆成赤地”,涝则“周遭二百余里竟成湖海”。欧阳东凤在极力救灾的同时,一再请求省、府减赋加赈,上司不理,欧阳东凤“甘冒斧钺”,越级上奏朝廷。几经周折,最终以“改折花银”,解决了兴化一百余年的历史问题,缓解了兴化民众负担。欧阳东凤一生正直廉明,后来官任常州知府时与顾宪成结为莫逆,帮助顾宪成在无锡建东林书院。兴化人民怀念这位“欧阳父母官”, 明代中期为其立欧公祠。

刘士璟,崇祯十三年(1640)来兴化任知县。当时兴化已4个月没有知县,四野滔滔,民不聊生,社会混乱。刘士璟生不逢时,受命维艰,逐门逐户慰问灾情,同时“衣布衣,持袍带,踵富室,募麦及钱明,赈饥疗疾”,“活民无算”。通过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行政措施,短短数月,治乱有方的他就把一个乱哄哄的兴化治理得井井有条。他誓言“来洒一腔热血,去携两袖清风”,后来在沭阳县令任上竟成谶言,为抗清“殉节死事”。邑人将刘士璟附祀于欧公祠,合称欧刘祠。

入清以后,原有祠堂年久失修,渐趋废圮。雍正年间,邑人张芝禧于崇武桥西建祠合祀这三位有善政的县令:李戴、欧阳东凤、刘士璟。原名三贤祠,知县张文英作记,更名遗爱祠。光绪五年(1880)知县张振璜移祀于拱极台。(郭保康 潘仁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7-15 09:49:5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泰州
苏东坡的西湖“苏堤”情
说起苏东坡,大家的反应恐怕是:文学家、书法家、豪放派代表等等。苏东坡是宋代文学代表,“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这些诗歌将永远藏在我们灵魂的深处。但是,我们却疏忽了一点:苏东坡还是一个“治水专家”。建筑三处的“苏公堤”是他与民众的感情见证,也是他与民众建立深厚感情的基础。苏东坡与民众的感情,已成为民间的美谈。


苏轼(1037年—1101年),世称苏东坡,北宋眉州眉山人,祖籍河北栾城。宋神宗嘉祐二年(1057年), 二十一岁的苏轼进京应试,当时的主考官是名满天下的欧阳修。苏东坡清新洒脱的文风,一下子把他给震动了。欧阳修对苏轼的评价:善读书,善用书,他日文章必独步天下。在欧阳修的一再称赞下,苏东坡一时声名大噪。他每有新作,立刻会传遍京师。
嘉祐六年(1061年),苏东坡被授于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自此,他开始了曲折的仕途之路。因为苏东坡总是站在民众的角度看待问题,经常上书抨击旧法新党的弊病,这为两党派都所不能容,被迫自求外调。相对于自己的仕途,苏东坡更关心的是民生问题。

宋哲宗元祐四年(1089年),苏东坡任杭州知府。他刚上任,不顾旅途劳顿,便开始外出体察民情。当时,他看到西湖长期没有疏浚,淤塞过半,湖水已渐渐干涸,湖中都长满了野草,严重影响农业生产。要知道,在当时封建社会,由于社会生产水平落后,农业生产是“生命线”的产业。如果农业生产得不到保证,将严重影响人民生活和社会稳定。


紧接着,苏东坡率领民众修建水利,疏通西湖,总共动用了20余万民工,开除葑田,并在湖水深处建立三塔(今三潭映月)作为标志。经过他们的共同努力,农田的灌溉得到了恢复,农业生产水平明显提高。他还把挖出的淤泥集中起来,筑成一条纵贯西湖的长堤,方便行人行走,后人称之为“苏堤”。苏堤是西湖十景之一“苏堤春晓”,每当在春天的清晨,烟柳笼纱,波光树影,鸟鸣莺啼,极其美丽,令人沉醉。苏轼一生共筑过三条长堤。此外,还有颍州西湖长堤和惠州西湖长堤。
苏东坡修建的每一座“苏堤”,都是从民众的利益点出发,发展农业为目的。由此可见,苏东坡一生心系民众,关心民生,是一代难得的“父母官”。时至当今,人们一直在歌颂苏东坡,除了他的高超文学水平外,还有他的治水功劳,和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苏堤”实际上是一座“感情之堤”。
“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说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吃百姓之饭,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好欺,自己也是百姓。”党员干部作为人民公仆就应该刚正不阿,担起责任,做一个人民满意、群众认同的官,做一个“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无憾一生”的官,牢记“为民、务实、清廉”,不愧对手中这份权力和责任,不愧对人民群众的期望和信任。
“官”与“民”并没有本质的区别。一个人从一般社会成员变成“官”,就意味着多了一种责任,即不仅要管好自己,还要管好别人、管好一个地方或部门。“官”由小变大,也就意味着责任的范围由小变大。为了方便管理,人民赋予“官”以一定的权力,做官也就是掌权和用权。不言而喻,权力应当是“官”用来履行职责的手段和工具,而绝非地位高人一等的理由。
孔子说:“政者,正也。”为官者要做到身正、心正、行正,不愧于己,不负于心。公正对于一个领导干部来讲,应该是做官第一位的原则。做人“正”是做官“正”的基础,而相对于做人来讲,公正做官则有更高的要求。因为做人只是对自己负责,做官则是要对一个群体、一个部门负责。
“对己清正、对人公正、对内严格、对外平等”是对公正全面而深刻的诠释。处理问题做不到公正,不能一碗水端平,不能为群众说公道话,他的为官准则就会受到质疑,正像老百姓常说的那句话:“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说到底,正与不正,实际上是一个政治方向的问题,它反映着一个干部从政以什么为目的、以什么为核心、以什么为基础。共产党员就是要树立和保持浩然正气和革命情操,抵制各种歪风邪气的干扰。
为官之人要以民为本,视民心为根,心里装着群众,凡事想着群众,工作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就会保持“心在国家,情系群众”的平常心境,保持“利归天下,誉属黎民”的淡泊情怀,想问题、办事情就能够秉持公正,真正做到刚正不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客服:13705265750|举报|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兴化三水园论坛 ( 苏ICP备20024052号 )

GMT+8, 2024-5-2 18:31 , Processed in 0.053437 second(s), 17 queries .

Copyright © 兴化市艺博网络科技服务有限公司 (https://www.xhssy.com.cn/)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本论坛帖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文责自负,兴化三水园论坛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发现有侵权行为,请与我们联系。

网站常年法律顾问:汤荣华律师,手机:13852687313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