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化三水园论坛

查看: 4342|回复: 0

[兴化古村] 兴化地区的英雄崇拜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5-28 18:29: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兴化地区的英雄崇拜
文/郭保康 潘仁奇

在中国古代,兴建庙祠,确立祭祀体系,是一邑兴盛地方、教化民众的必要举措。追慕先贤、报答功绩,构成一个地方的英雄崇拜,是地方崇拜的重要组成部分,兴化也是如此。

一、人文初祖:对昭阳的崇拜

昭阳,昭氏,名云,字阳。战国时期楚国令尹、上柱国大将军。

公元前323年,昭阳统兵攻魏,一举攻取襄陵等八座城池,威震列国,史称“楚魏襄陵之战”。怀王将勃海地即江淮之间濒临黄海之地(即今兴化一带)封为昭阳的食邑。

昭阳晚年,率楚王的族亲贵戚屈、景、昭三姓子弟来到黄海之滨的食邑,在这片未开垦的处女地上,开始了拓荒垦植、渔猎煮盐的创业历程,成为兴化的人文初祖。

昭阳殁后,葬于邑西。封土成丘,形似覆斗,高三丈有余,上设祠堂,周植树木,称为昭阳山,简称阳山。因系人工堆积,故被后人称为山子。山下九河汇聚,碧水竞流。山巅祠宇,称“昭阳庙”,又称“山子庙”。殿内供奉着身着戎装、气宇轩昂的昭阳将军站立塑像。两边抱柱楹联:勃海镇军压六王而霸楚;阳山食采留三户以诛秦。每当傍晚时分,残阳如血,碧水如镜,殿宇巍峨,古墓苍翠,突兀在荒原平川之上,气势雄浑,被誉为“阳山夕照”,成为兴化“昭阳十二景”中历史最为悠久的景观。阳春三月,围绕祭拜昭阳这一主题,组办别开生面的“昭阳庙会”。
171500il42q3lilid53m3m.jpg

171457fx88x9qw80nxx0vo.jpg
“有美昭阳君,渥惠在黔黎。”为了感恩这位一方水土的开发者,人们把这里人烟最为稠密的地带命名为“昭阳”。唐代,这里设昭阳镇。五代置兴化县,这里一直是县治所在。兴化把城区所在地叫作昭阳镇(街道),清代把官办书院命名为昭阳书院,昭阳路、昭阳湖、昭阳中学等,都是出于对他的感念和尊崇。昭阳的勇武和神威,他那勇于开拓的创业精神、激流勇退的隐逸情怀、宠辱不惊的平和心态,已融入生长在这方土地上一代又一代水乡儿女的记忆和血脉里。

二、兰芷千年:对屈原的祭拜

当昭阳率楚王的族亲贵戚屈、景、昭三姓子弟来到楚怀王封赏的食邑(今兴化一带),相传,与昭阳同期,负责主管和训导这三姓的“三闾大夫”屈原也曾随之前来,行吟泽畔,于不绝的行吟间寻找他理想中的香草美人。

屈原名平,字原,曾任左徒(副宰相)、三闾大夫等职。公元前278年,楚国的郢都被秦国攻陷,屈原感到理想破灭,遂投汨罗江殉国。屈原忧民而生,忧国而死,“孤忠一片委清波,留得芳名永不磨。雅志未酬缘命薄,高才欲骋奈时何!”

兴化既被楚化,则感于屈原“千古忠贞千古仰,一生清醒一生忧”,特于唐代开元年间在城南建三闾大夫庙来供奉屈原和他的胞姐女须。根据屈原《渔父》中“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的情志,兴化人民将庙建于水边,并将此水命名为沧浪溪(今沧浪河)。屈原被祀入兴化名宦祠,“三闾遗庙”被列入“昭阳十二景”,充分表达了兴化人民对这位伟大诗人的景仰和尊崇。清初邑人李国宋至此凭吊:“七泽三湘满战尘,招魂何处问灵均。麋空故国犹怜楚,鹿走中原不属秦。风雨画旗趋野老,龙蛇古屋祀孤臣。城西近接将军墓,同向秋风荐白  。”

清道光年间,屈原塑像由“三闾大夫庙”移至增建在拱极台上的景贤祠,后又移至儒学街文昌阁。同治年间,重修拱极台,将景贤祠专设为屈子祠,复将屈原塑像移入屈子祠。

兴化还有一处明代以前纪念屈原的遗庙——位于东岳庙以东的“竞渡庙”,庙内陈列着屈子遗像和五月端午“龙舟竞渡”时的仪仗和陈设。

一个地方,竟有三处纪念屈原的祠庙,这在远离荆湘的江淮地区是隆重而独特的。

每年端午,兴化地区“角黍(粽子)馈遗”“龙舟竞渡”。明清两朝的方志皆记:此为“吊屈子遗事也”。

三、文正流风:对范仲淹的崇拜

范仲淹,字希文,谥号文正。1021年任泰州西溪盐监,建言修筑捍海堤堰,得宋仁宗批准。1023年,范仲淹受命知兴化县事,“董领筑堤”。第二年率通、泰、楚、海四州之众,兴筑海堰。堤成后,“束内水不致伤盐,隔外潮不致伤稼”,堤内百余里间,“泻卤之地尽复为良田”。

因范仲淹首倡之功,群众将此堤命名为“范公堤”,并于范公堤畔筑“三贤祠”,祀奉范仲淹和对筑堤有功的胡令仪、张纶。

1026年,范仲淹在南城外老坝头上建兴化文庙,在庙内设兴化学宫,开兴化学政之风。兴化县衙旧时有联:“昭阳采邑,文正儒基。”“文正儒基”即指范仲淹建学宫、兴教育之举。

范仲淹还在县衙西苑筑梅花岭,建梅亭。在兴化城南的沧浪溪南端建亭廊,植花木,将原来的驿馆拓为园林,是为沧浪亭馆。

范仲淹知令兴化,新鉶初试,造福一方,并以自己的端方廉肃为后来居官兴化者树立了榜样,给兴化留下独特于江淮的景范文化。

遗德在民,永久弗忘。与建“三贤祠”同时,在今属兴化的茅山景德禅寺也建了一座范公生祠,是为中国最早的范公祠。据南宋《方舆胜览》载:“范仲淹公为西溪盐官,尝筑海堤。景德寺有生祠,监仓杨阜作画像,诗云:青衫下僚,名世高节。捍患御灾,岂不在余?又云:我思范公,水远堤长。”

1225年,知县陈垓在南郊沧浪亭馆和古学宫之间建成范文正公祠,简称范公祠。明代中期,将范公祠迁至城内文庙以东,门前跨街立有“文正坊”,大门面南,设有享堂、正堂和后院,壁间嵌有碑记。每年春秋两祭,新官到任,例为首日献香。

范公祠后院设兴化范氏宗祠。明清之际于祠中设景范书院,兴化最早的教育局亦设于其中。除了建祠纪念外,又将县衙一带社区称为“来范里”,范公祠附近命名为“景范里”“景范镇”、金东门城外命名为“文正里”等。南宋绍兴年间,还将县衙二堂(退思堂)命名为“景范堂”。“景范明堂”与“沧浪亭馆”一起,被列入昭阳十二景。直至今日,范仲淹纪念馆、景范社区、景范小学、文正中学等仍灿然在目。

“宋亡,范公不亡也。”明代思想家李贽的这句话,道出了所有兴化人的心声。

四、屏障江淮:对岳飞和张荣的崇拜

在中国,岳飞“精忠报国”的形象早已深入人心。他的忠肝义胆令人肃然起敬,景仰不已。举凡其踏迹之处,皆被当地人引以为荣。兴化,就有许多关于他的故事和传说。

1130年7月,岳飞奉檄到江北,以通泰镇抚使知泰州事兼镇兴化,成为兴化实际上的军政主官,岳家军大营便驻扎于垛田芦洲旗杆荡,并在湖中操练水军。清代王熹儒有诗云:“海滨曾驻鄂王营,至今湖水留其名。晴霞射波作五色,参差如见旌旗明。铁骑中原正驰突,岳家军到尽股栗。”

虽然后来岳飞衔冤饮恨于风波亭下,但水乡兴化不忘其遗风余烈,一直铭记着这位抗金名将的忠勇英姿。

清代康熙年间,在兴化城内马桥以西淘沙巷东,建成坐北朝南临街的“岳鄂王庙”,即岳王庙。岳王庙三进两院,包裹在深宅大院之间,虽显得平凡,却在悠悠苍天之下,充满凛凛生气。

第一进为三间祠门,楣有石额,两侧方形石鼓默然相对,隔街对门为照壁。第二进为三间享堂,正中供奉着岳鄂王的牌位,西山墙上嵌有《重修岳王庙碑记》。第三进为正殿,内塑威风凛凛的岳飞神像,两侧为岳云、张宪等将士。每年农历二月十五日岳飞诞辰,人们都往岳王庙焚香拜瞻岳王,唾骂秦桧,啖嚼“油炸桧”(油条),是为“岳王香会”。

大凡兴化百姓,自幼就知道岳飞,就知道岳飞在兴化的种种传说,相传岳飞上马、系马所在的系马桩巷、梁上留有岳飞羽箭的西门小庙、岳家军以战靴填起的市河靴桥以及烟波浩淼的乌巾荡,都曾成为令人心旌摇荡的凭吊处。
43f7393a339b469db1dc64bbc130d13f.jpg
人虽死,尚如生。岳飞,在兴化人民的心目中,已成为一个满荷忠勇情结的图腾,旌扬在水乡的晴空。

与岳飞同被兴化人崇拜的还有以张荣为首的“四义士”。

1130年9月岳飞南渡后,江淮东部陷入金人之手。挞懒率军进踞泰州,企图一举荡平江淮间的抗金武装。当时在兴化缩头湖建立水寨的张荣率孟威、贾虎、郑握等将领利用这一带密集的芦荡和垛岛地形,埋下大量暗桩,布成水中八卦阵。然后将金兵诱至缩头湖,抓住战机,大胜金兵,杀死、溺死生擒金兵近万人,并借势攻取泰州,收复江淮失地。战后张荣被朝廷委任为通泰镇抚使兼泰州知州,总摄兴化县事。

为了纪念这场胜利,水乡百姓将缩头湖改称为得胜湖,金兵进入的湖口被称作“冲至口”。在兴化东城外小尖最东端的沙咀上建起一座高大轩敞、飞檐翘角的四义楼,里奉张荣等四位义士的塑像和牌位。

兴化茅山地的清明会船节的主题之一也是为了纪念张荣等英雄。施耐庵在《水浒传》中以四义士为原型塑造出了四位水上英雄——张顺和阮氏三雄。

五、英雄情结:对张士诚的崇拜

1353年,盐民张士诚集张士德等十八人呼啸反元,得到广大盐民的拥护和响应,声势迅速壮大。义军自草堰起兵,先后攻取泰州、兴化、高邮、扬州等地。第二年在高邮建制称诚王,国号大周。

1356年,张士诚攻占平江(今苏州),迁都建政于此。从此他辟地日广,扼漕粮北运之道,据东南富庶之邦。但后来在朱元璋的大军攻击下,平江城失守,张士诚被俘,不屈而自缢,以悲壮而谢幕。

由于张士诚出身贫寒,虽称王数载,却能体察百姓的疾苦,不扰民,不虐民,施仁于民,所以百姓在他失败后也对他深表同情和怀念。

兴化人民历来对张姓怀有深深的敬意。民间有“遇张必吉”的说法,往往对张姓男子尊称为“张大哥”。六百多年来,人们用各种隐蔽的方法来纪念这位失败的英雄。

清朝嘉庆年间,张氏族人募款集资在兴化西门仓巷建“张氏宗祠”。该祠堂保留至今,成为江浙一带唯一的张士诚家族祠堂。

农历七月三十的地藏王会是个很特殊的民俗,这一天也是张士诚的生日,兴化民众多于这一日做“地藏王会”,烧地藏王香。“地藏王”实际上就是当地口语中“祭张王”的谐音。一些地方在这一天烧“久思香”,表达对张士诚的思念,同时“久思”是“九四”的谐音,因为张士诚的小名就叫九四。

每年五月,江淮一带以“都天大会”为名,假托纪念唐朝抵抗安禄山叛军的张巡以纪念张士诚,“江淮人民念(吴)王逝,则托之张睢阳,所谓金容大帝、行灾大帝皆是”。此外,兴化边城一带的都天庙会、北蒋一带的侯王庙会等,都有纪念张士诚的因素。

每年清明节的会船活动亦含有对他的纪念性质,边城一带的张士诚部属的后代们,为了对父祖辈先烈进行“会祭”,每年清明夜间都会集中至埋葬他们父祖遗躯的“高坟头”,进行年度祭奠。这种会祭模式作为清明会船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延续至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客服:13705265750|举报|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兴化三水园论坛 ( 苏ICP备20024052号 )

GMT+8, 2024-4-27 12:09 , Processed in 0.060875 second(s), 17 queries .

Copyright © 兴化市艺博网络科技服务有限公司 (https://www.xhssy.com.cn/)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本论坛帖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文责自负,兴化三水园论坛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发现有侵权行为,请与我们联系。

网站常年法律顾问:汤荣华律师,手机:13852687313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