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化三水园论坛

查看: 8286|回复: 4

[品味兴化] 从兴化民俗“说合子”说开去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1-31 08:37: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江苏南通
从兴化民俗“说合子”说开去

□文/夏俊山

近日,读了兴化市政协编的《兴化民俗》一书,《兴化民俗》219页《上梁》一文写到:“瓦木匠从两端同时用力,将中脊拉上山墙,放到预定位置上,用‘千斤锤’(一对木锤)敲击中柱顶,口中说着四言八句的‘喜话’即上梁吉言,叫说合(音鸽)子。”

兴化民俗中的“说合子”,南通地区也有。2023年,南通《江海春秋》杂志3期刊有《上梁“说鸽子”》一文,文中说:“有资料表明,说鸽子这一习俗最早出现在汉代,距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读到这里,笔者疑惑顿生:“说合子”和“说鸽子”,哪一种写法正确?
623fee39fbfeae5f57a9606003cc6fe3.jpg



《兴化民俗》中,《上梁》一文写到“说合子”,可是作者郭保康、潘仁奇并没有用“说合子”一词,而是用“说‘喜话’”代替。他俩是否对兴化民俗“说合子”的写法也有困惑?换个角度,建房子上梁时,匠人说一些顺口溜形式的吉利话,叫“喜话”或“祝福歌谣”,都好理解,叫“合子”或“鸽子”则很难说得通。由此,笔者不禁想起兴化籍作家刘仁前发表于《中国作家》(纪实版)2017年第9期《水底的悠游》一文,该文用不少文字写了“毛鱼”。毛鱼,是长毛的鱼吗?作者写道:“毛鱼与长鱼仿佛,身体长而无鳞,形体圆乎乎,滑溜溜,无一定技能者,捉之不易。两者外观色泽不同,毛鱼其背部呈青灰,腹部银白。”这种鱼跟“毛”一毛关系也没有,为什么叫“毛鱼”?刘仁前写道:“毛鱼,规规矩矩地该叫鳗鱼。”鳗鱼怎么成了“毛鱼”?问题在方言的发音。

笔者的家乡跟兴化同属“如泰方言区”,很多方言发音一致。“下河洗澡”,方言发音“哈河洗澡”;“今朝落雨”,方言发音“跟刀拉雨”;“快活”方言发音“快霍”……这类例子不胜枚举。“鳗鱼”,海安人也叫“毛鱼”,可是,书写方言词,是不能简单地据音写字的。不考虑字词的含义,简单地根据方言发音写字,一些方言词的“面孔”会让人觉得滑稽可笑。“毛鱼”“说鸽子”大概皆属此类。

《水底的悠游》一文中写道:“毛鱼,规规矩矩地该叫鳗鱼……我在这小文往后叙述中,也规矩一回,将‘毛鱼’换称之为‘鳗鱼’。”显然,刘仁前先生知道“毛鱼”的写法不规范,只是散文不探讨学术问题,也就没必要讲为什么“毛鱼”写成“鳗鱼”才“规矩”。同理,匠人在房屋上梁时,说一些顺口溜形式的吉利话,写成“说鸽子”也是不规矩的。

那么,“说鸽子”的规规矩矩的写法,换言之,“说鸽子”规范、正确的写法应该怎么写呢?笔者认为应该写成“说嘏辞”。依据何在?

我们不妨从白居易的《琵琶行》说起。其中有诗句:“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诗中费解的是“虾蟆陵”一词。虾蟆的“虾”是多音字,读há。虾蟆其实就是蛤蟆。难道在唐代的京城,朝廷就有了动物保护意识,要为死掉的蛤蟆修陵?死后入“陵”那可是皇家的待遇。北京有著名的“十三陵”,宰相死后也进不去。蛤蟆的地位胜过宰相?显然不可能。

翻开《辞源》,笔者并未找到关于“虾蟆陵”的词条,却找到了与其发音极为相近的“下马陵”。关于下马陵,《辞源》中是这样解释的:“相传为董仲舒墓,门人过此皆下马,故称下马陵,后人音误为虾蟆(Ma)陵。”继续查找有关资料,“虾蟆陵”的来历真的十分有趣。原来位于长安城常乐坊内街之东,有个大冢,据说是董仲舒的墓。董仲舒是儒学大宗,他向汉武帝提出“废黜百家,独尊儒术”,他的“君权神授”和“三纲五常”等主张,都深得汉武帝之心。出于对董仲舒的尊敬,汉武帝经过他的陵墓时,三十丈之外,便下马步行。唐人韦述的《两京记》有记载:“汉武帝至墓前下马,故曰下马陵。”皇帝下马,臣子及董氏门生自不别说,下马陵的名称便由此而来。

当地的老百姓可管不了这么复杂的典故,他们大多不识字,只知道口耳相传,“下马陵、下马陵”,传的时间一长,就成了“虾蟆陵”。这种口耳相传、后人据音写字、背离本义的现象,古代并不罕见。例如王安石游褒禅山,依据倒在路边的石碑上的文字,王安石发现“华山”应该写作“花山”——“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言谬也。”再例如苏轼,43岁时,他被贬官到黄州(今湖北黄冈市)任团练副使。黄州城西门外临江有断岩,岩石通体呈赭赤色,状如鼻梁,故得名“赤鼻矶”。苏轼或许是把当地人说的“赤鼻”听成“赤壁”,写下了《念奴娇·赤壁怀古》。词中,苏轼将赤鼻矶当作三国时发生赤壁之战的地点。因为苏轼此文影响太大,后人索性把此处叫做“文赤壁”。

写到这里,再回到“说鸽子”一词。2015年5月,凤凰出版社出版了刘仁前的《年年农事岁岁货声》一书,该书第十八页有《河田建房“说鸽子”》一文,文中写道:“‘噼里啪啦鞭炮响,万紫千红烟花放,我来说段鸽子书,恭喜主家砌华堂。’听,河田建房‘说鸽子’又开始了。”该文还指出“说鸽子”:“不仅仅是建房时有,婚庆喜宴之时也会有。”该文据音写字,写成“说鸽子”,这跟“鳗鱼”写成“毛鱼”一样,因为是散文,不作学术探讨,无可厚非。



“说鸽子”,不仅《兴化民俗》一书中写成“说合子”,不少方志中也这样写。理由是:方言中,“合”有时与“鸽”同音。例如“有钱合用”(有钱鸽用),“合吃一碗饭”(鸽吃一碗饭),“合线”(鸽线)。括号中是以上词语的方言读音。“合”“鸽”读音相同。既然房屋上梁要闭合“龙口”,有闭合的程序,写成“说合子”,当然要比写成“说鸽子”合理。

问题是“说鸽子”说的只是一种“喜歌”“祝福歌谣”,它跟“闭合”的关系有时八竿子也打不着。2020年《江海春秋》第2期许建香《摊喜床》一文,写的是南通通东地区的民俗。文中写道:“床东西头各放一个枕头,边放边说‘床东头枕头暖烘烘,生个小囡当状元公。床西头枕头软乎乎,生个小囡当皇太后。’”“两个枕头放在盖被上,并说‘被头折得确角方,生个儿子跑四方。被头叠得高嵩嵩,添个贵子住皇宫。’”许建香先生记下的“顺口溜”跟建房上梁的“说鸽子”一样,都是民间习俗中的一种“喜歌”“祝福歌谣”,它跟“鸽子”或“闭合”都没有关系,写成“说合子”也未必对。

《江苏地方志》2000年2期载有《里下河上梁说合子》,2010年3期有焦建华的《说合子》。1993版《泰县志》790页:“竣工后,故意在屋脊中间空一片瓦,上最后一片瓦闭龙口。这一瞬间要说合子,放鞭炮,包红纸封儿。”此外,1993年版《泰兴县志》、1997年版《海安县志》等均写作“说合子”。

《江苏地方志》及部分县志中的写法应该比较权威,可是,仍然难以令人信服。

读唐诗,汉代的“下马陵”到了唐代成了“虾蟆陵”。“说鸽子”会不会跟“下马陵”“花山”“赤鼻”一样,在长期的口耳相传中,丢失了本来的正确写法?阅读古籍多年,笔者读到,古代有“说嘏辞”,却没有“说鸽子”“说合子”等词汇,而且,“说嘏辞”也是说祝福歌谣。

语言学大师魏建功是泰州西场人(今海安西场人)。1922年,北大《歌谣》周刊创办,魏建功在《歌谣》72期发表了研究文章《嘏辞》。笔者觉得,魏建功记载的“说嘏辞”就是泰州民间的“说鸽子”。

嘏,读音之一为gǔ。词典释义之一为福,一些民间工艺品,如花钱、项链挂锁等,常有“天锡纯嘏”等文字。嘏,释义为“福”。“天锡纯嘏”即天赐鸿福之意。典出《诗经·鲁颂·闭宫》:“天锡纯嘏,眉寿保鲁。”所谓“说嘏辞”,就是“说祝福之辞”,这与民间的“说鸽子”完全一致。



“嘏辞”源于何时?盐城人孙孝忠在论文《周代的祈寿风与祝嘏辞》中说:“现存的周代青铜器铭文(金文)记载了周人大量的祈寿祝嘏辞(祈寿之吉语),而《诗经》等文献中亦有周人祈寿活动的记载。”笔者查阅《诗经》,有一首《既醉》曰:“既醉以酒,既饱以德。君子万年,介尔景福……”今人译为“甘醇美酒喝个醉,你的恩德我饱受。祝你主人万年寿,天赐洪福永享有……”很显然,这首诗有着“嘏辞”的特点,换句话说,《诗经》中的民间歌谣,有一些就是那时的“嘏辞”。由此看来,民间“说鸽子”源头可以追溯到三千年前。

“嘏辞”流传至宋,形式更为丰富。宋代王千秋《审斋词》曰:“生日嘏词,南宋人集中皆有,何独刻责于千秋。”有人还找出晏殊、辛弃疾、李清照等大家的某些词,认为属于“嘏辞”创作。而民间说“嘏辞”,几乎各地皆有,但名称不同。东北以及北京把说“祝福歌谣”叫做“念喜歌儿”。泰州以及如皋、海安等地则保留了古代的名称“说嘏辞”。

“说嘏辞”为何成了民间的“说鸽子”?魏建功在《嘏辞》一文中有认真细致的分析。魏建功以扬州女子“说鼓儿书”为例:“她们说书时,一面小锣,说一霎,自己唱一霎,自己敲打一霎。”扬州的这种“说鼓儿书”,在泰州西场变成了“说果儿书”。魏建功在文中写道:“屁股的股,我们方言则读屁果。”估计,泰州方言读音近于“果记”。方言词的写法,是不能根据方言的发音“以音定字”的。一个词如何写才正确,一定要考虑意义。例如,笔者家乡,方言词“羊角”“黄豆”,完全根据发音写字,就要写成“羊各”“王豆”(海安方言,姓氏黄、王有区别,动植物名称常常黄、王不分。黄鼠狼,据音写字则为“王毛儿”)。一个词的方言读音与普通话读音有明显差异,如果根据方言发音,寻找对应的同音词汇,很容易写错。“下马陵”变成“虾蟆陵”,“花山”变成“华山”,“赤鼻”变成“赤壁”就是先例。

数千年前的“嘏辞”,就字面看,实在过于高古典雅,乡间的工匠、农民认识并理解“嘏辞”的大概不多。记得以前,有人不满“一天三祝”,写了一封匿名信,上头要追查,传达到笔者所在的生产队。大家都不懂“匿名”的意思,说是要查“反革命捻棉线”,把几个“捻棉线”老年妇女吓坏了。“匿名信”传到生产队变成了“捻棉线”,“说嘏辞”口耳相传几千年,民间工匠,文化不高,把“说嘏辞”变成“说鸽子”“说合子”很正常。

总的说来,要写对某个方言词,有时非下苦功夫不可。简单地据音写字,加上自己的猜测,肯定不妥,弄得不好还会以讹传讹,习非成是。笔者认为,兴化民俗中的“说合子”,正确的写法应该是“说嘏辞”(方言读音:说鸽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1-31 08:39:5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南通
发表于《兴化日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1-31 12:01:4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泰州
本人,认为“说鸽子”,写法正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1-31 23:51:3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苏州
兴化致和春 发表于 2024-1-31 12:01
本人,认为“说鸽子”,写法正确!

说鸽子就是说合子。上梁说的合子一般就是对联,但有特殊的会很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2-1 14:56:0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南通
懂得汉字词汇特点的人,应该知道汉字是形、音、义的结合体。单纯记音,以为正确是可笑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客服:13705265750|举报|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兴化三水园论坛 ( 苏ICP备20024052号 )

GMT+8, 2024-5-3 18:48 , Processed in 0.063372 second(s), 22 queries .

Copyright © 兴化市艺博网络科技服务有限公司 (https://www.xhssy.com.cn/)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本论坛帖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文责自负,兴化三水园论坛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发现有侵权行为,请与我们联系。

网站常年法律顾问:汤荣华律师,手机:13852687313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