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政发〔2021〕33号
关于切实做好美国白蛾防控工作的通知
各村(居)民委员会,各办局中心: 美国白蛾是一种世界性检疫害虫,具有食性杂、适应能力强、繁殖量大、传播蔓延快、疫情危害重的特点,对林业、农业和园林绿化都构成极大威胁。为进一步加强美国白蛾防控,有效控制疫情蔓延和危害,保护造林绿化成果,根据市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工作要求,结合我镇实际,现就切实做好美国白蛾防控工作通知如下: 一、提高认识,强化领导 美国白蛾在我省一年发生3代,发生期一般从4月中下旬至10月中下旬。通过近几年的防控,美国白蛾虽有所控制,但未能彻底消灭,防控工作仍然严峻。各村、各有关单位要充分认识做好美国白蛾防治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强化领导,明确责任,落实措施,确保防治工作不出问题。 二、加强监测,群防群治 各村、各有关单位要遵循属地管理的原则,实行“谁经营、谁防治”的责任制度,坚持预防和除治并重,制定防控工作预案,切实加强疫情监测、检疫监管和科学防治,坚决遏制美国白蛾疫情严重发生和扩散蔓延。 (一)加强疫情普查监测。各村、各单位要安排监测人员,对区域范围内的绿化进行全面细致地普查,及时、准确掌握美国白蛾虫情信息,农业农村局要按照《兴化市外来林业有害生物灾害防控应急预案》(兴政办发〔2020〕22号)要求,制定美国白蛾防控工作预案。及时提供准确的虫情动态,及时提供防治信息,为科学防治提供依据。 (二)针对虫情科学防治。美国白蛾防治实行普防第一代、围歼第二代、控制第三代的对策,根据发现疫情时的美国白蛾虫态和发生情况选择适合的方法进行迅速除治。农业农村局要加强防治技术指导,根据美国白蛾发生的不同时期,制定针对性的防治措施,指导科学防治,全镇范围内统一部署,整体联动、全面防治。要加强公路绿色通道、镇区、公共绿地区、苗圃地区等重点区域防控,做到及时发现、及时处置,确保不发生灾情。 (三)发动社会力量群防群治。各村、各有关单位要利用多种形式,大力宣传美国白蛾的危害性和防治工作的重要性,动员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群防群治。要按照“谁经营、谁防治”,“谁受益、谁治理”的原则,组织发动林权所有人积极参与防治工作;同时,各村要组织专业防治队伍,配备专业器材,强化药剂供应,统一防治方法和防治标准,加强对重点窗口地区的防治,确保防治效果和质量。 三、落实责任,完善措施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镇成立美国白蛾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强化全镇美国白蛾疫情防控工作的组织领导,加强防控工作的组织指挥和督查推进。各村、有关单位要全面落实防控责任,负责人要亲自部署、亲自参与,划分防控责任区,每个防控区都要有明确的责任人,建立网格化防控体系,把防治责任落实到具体小班地块、业主和农户,确保工作不留死角。 (二)明确职责,联防联治。防控领导小组对本行政区域内美国白蛾防控负总责;建设和生态环境局负责镇区及戴昭线,戴合线,戴护线,宁靖盐公路美国白蛾的防控工作;各村负责管辖内美国白蛾防控工作;苗圃地由受益人负责防控;农业农村局负责对美国白蛾的疫情监测,及时发布预报,提出防治技术方案,做好技术培训和指导。各村、各有关单位要按照相关工作要求,各司其职、齐抓共管、协调配合,切实做好美国白蛾防控工作。 (三)强化督查,严格奖惩。镇美国白蛾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将牵头组织督查指导,对各村、各单位防控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督查指导。对组织领导不力、责任不落实的单位,镇美国白蛾防控领导小组将予以通报批评,造成疫情严重扩散和重大损失的,严肃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附件:1.戴窑镇美国白蛾防控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名单 2.戴窑镇美国白蛾防控工作方案
兴化市戴窑镇人民政府 2021年4月22日
兴化市戴窑镇党政办公室 2021年4月22日印发 附件1: 戴窑镇美国白蛾防控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名单
组 长:邢寿和 党委副书记、镇长 副组长:陈有进 党委委员、人大主席 成 员:万年所 赵书荣 谢文荣 沈 钢 陈 义 王友存 邹文彬 夏友军 韩明存 史国铭 丁小兵 吉海兵 戎长炜 朱仁朋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农业农村局,王友存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邹文彬同志兼任办公室副主任。
附件2:
戴窑镇美国白蛾防控工作方案
为保护全镇国土生态安全,巩固绿化建设成果,将美国白蛾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限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森林病虫害防治条例》、《植物检疫条例》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美国白蛾防治工作的通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的意见》、《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切实加强美国白蛾防控工作的通知》、《江苏省林业有害生物防控办法》、《泰州市美国白蛾防控工作方案》和兴化市《关于印发兴化市美国白蛾防控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等精神,结合我镇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本方案所指美国白蛾属鳞翅目、灯蛾科昆虫,俗名秋幕毛虫,是一种世界性的检疫害虫,繁殖力强、传播快、食性杂、寄主范围广,在我国寄主植物多达300多种。该虫原产北美,广泛分布于美国北部,1979年传入我国, 2010年8月传入我省,2014年8月传入我市,2014年10月传入我镇,由于疫情持续蔓延,对我镇的林业资源、生态环境和群众生产生活构成重大威胁,防治形势非常严峻。 一、指导思想 贯彻落实“预防为主,科学治理,依法监管,强化责任”的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方针,遵循“突出重点、分片治理、属地管理、联防联治”的原则,实行“谁经营、谁防治”的责任制度,坚持政府主导、分级负责、预防和除治并重,切实加强疫情监测、检疫监管和科学防治,坚决遏制美国白蛾疫情严重发生和扩散蔓延。 二、防控目标 开展美国白蛾普查监测,实现监测覆盖率100%,测报准确率85%以上。 开展检疫监管,实现产地检疫率99%,调运检疫率95%以上,复检率90%以上。 开展无公害药剂为主、人工物理、生物等措施相结合的综合防治,实现防治率100%,无公害防治率85%以上。 疫情发生和扩散蔓延趋势有效控制,虫株率控制在5%以下,叶片保存率80%以上。 三、防控内容和措施 (一)完善监测体系 建立建全监测体系,美国白蛾在我省每年发生3代,4-10月是其发生危害期,各村和有关单位要全面组织疫情普查。 1.专业普查监测。每年3月到10月底,组织专业队伍按照时间和发生代次开展越冬蛹、成虫性(灯)诱和幼虫网幕调查监测,查清越冬基数、死亡率、羽化时间、虫口密度等信息,对时间、范围和危害程度等发生态势作出预测预报,为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2.开展群防群测。广泛宣传美国白蛾形态和生物学特征、简易识别和监测办法,向社会印发图册、公布疫情接收电话或联络方式,积极鼓励公众参与疫情查防和举报。 3.强化信息报送发布。建立疫情和重大信息报告制度,各村每年4—10月每周向镇美国白蛾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报告1次疫情动态,任何单位和个人未经允许不得自行在公开媒体上发布疫情信息。 (二)加强检疫封锁 1.强化产地检疫,把疫情扑灭在货物调运前。职能单位要强化种苗繁育基地、森林植物及其产品检疫检查。 2.严格调运检疫,严防疫情人为传播。森林植物及其产品,未经市森林植物检疫部门批准,不得擅自调入、调出本镇。对调入、调出的森林植物及其产品、其它产品木质包装材料和运输林产品等货物车辆,发现携带美国白蛾及时进行除害处理,防止疫情扩散蔓延。 3.组织检疫复检,防止疫情重复传播。强化对调入的森林植物及其产品和其它产品木质包装材料的复检。农业农村局要加强对来自疫区的木材、苗木、农作物等复检。市政部门要加强对集镇绿化工程监管,发现市外调入苗木没有检疫证书的,要查清苗木来源,并立即通知市森林植物检疫部门进行复检。 (三)积极组织防治 美国白蛾防治实行普防第一代、围歼第二代、控制第三代的对策,根据发现疫情时的美国白蛾虫态和发生情况选择适合的方法进行迅速除治。具体方法为: 1.人工物理防治 剪除网幕:在5月中旬至6月中旬、7月中旬至8月中旬、9月上旬至10月中旬,组织人员用高枝剪将网幕连同小枝一起剪下,集中烧毁或深埋。 绑草把:在6月下旬、8月上中旬、10月上旬,在树干1-1.5米高处,用稻草或草帘按照上松下紧在树干上围绑,诱集幼虫化蛹,草把每隔5-7天更换一次,换下的草把及时集中烧毁或深埋。 性(灯)诱:从4月中下旬开始到9月中旬,在重点区域内悬挂太阳能杀虫灯和美国白蛾性诱器诱捕成虫,定点、定人观察记录每天的诱虫种类和数量。 其他措施:挖蛹,摘除卵块等防治方法。 2.生物防治 释放周氏啮小蜂:在美国白蛾老熟幼虫期,气温25度以上、晴朗风力小于3级、10—16时之间,按1头白蛾幼虫释放3—5头周氏啮小蜂的比例进行林间释放,每年可防三次。 3.化学防治 选择安全、高效、无公害、无环境污染的药剂,在5月中旬至6月上旬、7月中旬至8月中旬、9月上旬至10月中旬进行喷雾防治;对绿色通道两侧以及成片林等树木相对集中区域在无风的日出前后和傍晚前后使用烟雾机喷药;对鱼(虾、蟹)塘、菜地、居住地等敏感区周边,在6月中旬、8月上旬、9月下旬,在树干1-1.5米高处,用毛刷在树干上涂抹1O-15厘米宽的药环或用打孔机在树干上打孔注药,毒杀幼虫。 幼虫幼龄期使用25%灭幼脲Ⅲ号胶悬剂1000—1500倍液、1.2%烟参碱乳油1000—2000倍液、1.8%阿维菌素乳油2000—3000倍液进行喷雾防治。幼虫破网后,用0.5%甲维盐(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乳油1500—2000倍的药液进行喷雾防治,鱼(虾、蟹)塘周围树木可用康宽进行防治。 美国白蛾防治要采取部署、时间、行动“三统一”的联防联治机制,各村各有关单位要加强信息交流、技术合作和相互支援,形成整体联动、全面防治的工作局面。 四、 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 成立由镇主要负责人任组长,分管负责人任副组长,镇文化、广电、财政、公安、建设和生态、水务、农业农村、教育、市场管理等相关单位负责人及各片片长组成的美国白蛾防控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研究决定全镇美国白蛾疫情防控工作的重要事项和重大决策,部署和检查工作方案落实情况,统一领导全镇美国白蛾防控工作。各村要配备专职防控人员。 (二)落实人、财、物保障 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美国白蛾镇级防控工作所需的经费由镇财政承担,农业农村局负责组建美国白蛾疫情预测预报和防治专业队伍,完成人员培训和物资装备,加强疫情监测、开展疫情调查,制定防治技术方案,加强技术指导和督促检查,做好各项防治物资的储备和供应。各村和有关单位要按照防治方案的要求,落实防治人员和物资装备,保质保量完成辖区内的防治任务。 (三)严格落实责任 农业农村局要切实负责监测预警、技术鉴定、灾情诊断、危险评估、疫情扑灭和相关培训等工作;广电部门做好美国白蛾的识别、危害、防治宣传,防范和澄清不实疫情报道,财政所做好美国白蛾重大项目和防控资金的扶持;建设和生态环境局、交管所负责职能范围内疫情监测和防治工作;派出所、水务站、市场监管分局等相关单位要各司其职,共同做好美国白蛾的防控工作。各村、各有关单位是美国白蛾等林业有害生物防控的责任主体,单位负责人要深入一线,靠前指挥,随时了解防控动态,周密部署防控措施。按照“属地管理,逐级负责”和“谁经营,谁防治”的责任制度,将防控目标、任务层层细化分解,把责任具体到村组、地块和人员,明确责任人,签订责任状。对因瞒报、缓报及防控不力造成重大损失的有关村、单位和责任人,按照有关法律法规严肃追究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