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婴河原称子婴沟,《高邮州志》记载甚详:“....又东北十里经仲家寨,又三里至时堡镇入荡,达兴化界”;兴化市周奋乡从大李到崔垛东大河就是子婴河
。根据《里下河水利编·子婴闸考》云:“运河三百余里,宝应居其中,界首之子婴沟中而又中。子婴河西起运河东堤子婴闸,东经临泽镇向东北至大李庄。 在中国历史上,名字叫子婴的大概只有一人。即秦始皇的长孙,太子扶苏之子子婴。读过《史记·秦始皇本纪》的人可能会说,子婴远在今陕西的秦都咸阳,他的名字怎么会飞越到数千里外的淮东落地生根,成为千古不易的河名,以致于闸名的呢? 秦始皇三十七年(前210年)十月,(秦以十月为岁首,也就"过年"之后。)秦始皇到东方巡视。他携次子胡亥和丞相李斯、宦官赵高随行。其中应该有扶苏之子子婴。《史记·秦始皇本纪》中说赵高杀死秦二世,拥立子婴为秦王,命令子婴朝见太庙,接受玉玺时"子婴与其子二人谋曰:……"可见子婴不但身为人父,其子已能够参与谋事。这样推算,子婴的年龄当长于其叔胡亥。当时欲想抬举利用胡亥的李、赵二人。不会不担心太子扶苏和重兵在手的蒙恬结盟。他们自然会想到,把子婴放在京城,必将对自己构成巨大威胁。携子婴随行,即等同于人质,秦始皇也一定会点头。后来的事实,也证明子婴并非是糊涂虫,秦二世三年(前207年)子婴设计果断地杀死赵高,并灭其三族。如果要问子婴随行干什么?李斯和赵高不会把他放在秦始皇身边,而是让他充当为秦始皇一行开路的先行官。.....秦始皇"上会稽(今绍兴),后渡江北上,经邗沟,转淮河,北至琅邪。"(《淮安市志·大事记》)也就是《史记·秦始皇本纪》中"还过吴,从江乘渡,并海上(即当时与海相通的射阳湖),北至琅邪。"这趟行程主要是穿越江湖河海之间,多为水路。没有"广五十步,三丈而树"(《汉书·贾山传》)专供帝王行驶马车的驰道。处于成天忙碌的先行官,根本没有与其祖父秦始皇见面的机会,李、赵的安排可谓用心良苦。 秦始皇沿邗沟北上,必定要经过今天的高邮。为使他在沿海水网地区也能传旨晓谕天下,必须设立邮传的驿站。由此可以断定,"筑高台,置邮亭"乃先期到达此地的子婴所为。"秦邮"二字因子婴而得。时间乃公元前210年冬季。当时正值枯水之时,子婴肯定要在沿途调集众多民夫,一路清淤,开挖浅滩,确保水道畅通,方便秦始皇的庞大船队行驶。子婴河一线的古邗沟,处于樊良湖与博芝湖通连之处,工程的土方量和耗费的时日都不会少。临泽是这段古邗沟上的重镇,应设有监督工程进度和质量的"指挥部",子婴在那里坐镇指挥,否则居于咸阳深宫之中的他,怎会插翅飞到淮河下游来呢?临泽自汉代即建有子婴庙,此庙的香火一直延续到上个世纪的五十年代,可见该镇与子婴之间的缘份何等深厚。因此这段古邗沟便被称为子婴河。 《辞源》载:"子婴,公元前?--前206年。秦始皇长子扶苏之子。赵高杀二世,立子婴,去帝号,称王,在位四十六日。刘邦兵至霸上,子婴素车白马以降,后为项籍所东。"子婴是生活在距今二千二百多年之前的古人。因为他在这段古邗沟留下足迹,才会有子婴河、子婴闸的名字流传到今天。历史就是用这样的方法,把"子婴"二字象图章的铭文一样,深深地印在这片土地上。 当沿着淮江公路南下北上,在子婴闸路过时,都会放眼东去的子婴河,都会想起子婴这位历史人物。子婴作为河名、闸名和地名,在全国来说都可能是独一无二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