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侠客行 于 2022-12-7 09:38 编辑
烧香也是民俗文化的一种。
现在过年已经没有了往年的热闹氛围,现在哪像个过年,一点年味都没有了。现在有些地方已经呼吁放开或逐步解禁烟花爆竹,不能因为一点意外就搞“一刀切”的封杀,因噎而废食不可取,疫情也在做精准点控,希望烟花爆竹也能解禁,要不然后辈都不知道过年是什么样了。
2022年即将结束,很快又会迎来2023年春节。提到春节最喜欢做的事情,许多人会给出一个统一的答案,即燃放烟花爆竹,因为大家觉得那样才能充分体会到过年的味道。 烟花爆竹被禁止燃放然而,近些年,生活在城市里的人已经体会不到那噼里啪啦的年味,因为烟花爆竹被禁放了。 我国最早禁止燃放烟花爆竹是从1993年开始的,当时是出于安全等方面的考虑,禁止过年期间在各地的城区内燃放烟花爆竹。但各地的禁放规定并不完全相同,有的严有的松。 而后,随着环境保护越来越被重视,陆续有一些环保等方面的专家纷纷提出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建议,因为他们认为燃放烟花爆竹所冒出的烟雾严重污染了环境。 比如,原工行行长杨凯生曾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自己已经连续六年在两会上提出北京等大中型城市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建议。 
在各路专家的接力提议下,全国大多数城市都加强了对烟花爆竹的燃放禁令,直接禁止在城区内燃放烟花爆竹。 自从这些禁令被推出后,生活在城市里的人不断抱怨,没有了烟花爆竹的年,过得越来越无聊、没意思。大过年,静悄悄,失去了热闹、欢乐的社会气氛。 
人民日报提建言,粗暴禁放是懒政、蠢政、霸政,不宜禁放鞭炮自从烟花爆竹燃放禁令推出后,解除禁令、恢复燃放的期盼声就没有间断过,每年春节来临之前,都会有许多网友表示希望能在春节期间燃放烟花爆竹,感受鞭炮声带来的浓浓的年味儿。 不仅如此,人民日报作为人民的喉舌,听取了广大人民的心声,提出了“不宜禁放烟花爆竹”的建言,并指出,粗暴的全面禁放是是懒政、蠢政、霸政的表现。还表示,人民需要传统习俗。 人民日报言简意赅,表达出了人民的心声。 
另外,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刘铁梁也曾表示:事实证明,缺乏民意基础的法律是无法被真正执行的。燃放烟花爆竹对传统习俗的继承意义重大,不能简单的一禁了之,重要的是通过有效疏导,使人们享受民俗乐趣。 除此之外,湖南籍全国人大代表张学武从更加实际的角度指出烟花爆竹不易被禁放。他表示,我国是世界最大的烟花爆竹生产、销售和出口国,烟花爆竹生产和销售量在世界总量的90%。烟花爆竹生产企业每年的产值总量高达数百亿元,出口额近百亿元。而且,烟花爆竹生产企业大多地处山区、农村,相关从业人员近400万人。既给偏远贫穷地区带来了经济收益,也解决了当地居民的就业问题。同时也解决了偏远地区农村家庭的经济问题,使他们不用背井离乡去外出打工,也避免了10万名儿童成为留守儿童。 
综合方意见可以得出一个结论,燃放烟花爆竹的好处无疑大于弊端。正如人民日报所言,不能把环境保护当做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挡箭牌,对于禁止燃放烟花爆竹不能一刀切、一禁了之,这种处理方式过于简单粗暴。而是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适当限制。以限代禁才是科学的处理方式,才更加符合实际,更加符合人民的心声。 结语:燃放烟花爆竹在我国有着千年的悠久历史,它不仅仅是一种娱乐方式,而是一种传统习俗,传统文化。无论科技如何进步,传统习俗作为中华民族的特色瑰宝,永远不可被丢弃! 大家希望恢复春节期间燃放烟花爆竹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