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化三水园论坛

查看: 7599|回复: 0

[教育资讯] 兴化市中小学幼儿园:随人口变化的布局调整之路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9-11 16:50: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江苏泰州
一、布局调整的背景与需求

随着兴化市新型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以及人口的变化,中小学幼儿园布局调整显得尤为必要。近年来,兴化市的人口变化呈现出一些新特点。一方面,兴化市的出生人口呈断崖式下跌,从 2017 年的将近 1.8 万的出生人口降至 2022 年的出生人口只有 5906 人。根据兴化市近年出生人口数,按照一半的留在兴化就读率测算,到 2028 年,兴化全市小学一年级新生将由 2022 年的 8530 人降至 3200 人左右,全市小学在校人数将由 2022 年的 58470 人降至 35000 人左右。这意味着未来的学生数量将大幅减少,现有的中小学幼儿园布局需要进行相应调整,以避免教育资源的浪费。
另一方面,新型城镇化进程加快,人口向城区集中的趋势明显。为了适应这一变化,兴化市需要优化城区教育资源布局,提高城区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供给,提高乡镇幼儿园办园条件,推进教育城乡一体化发展。例如,“十四五” 期间,兴化市规划投入 27.4 亿元,建设中小学幼儿园 41 所,大力实施教育资源建设。2023 年投入 11.1 亿元建设的文峰初级中学等 5 所学校,目前项目工程主体已全部竣工。与此同时,城区新建海棠府幼儿园等 4 所幼儿园,沙沟镇等 4 个乡镇中心幼儿园迁址新建。
综上所述,兴化市中小学幼儿园随人口变化适时调整布局,是适应新型城镇化进程和人口变化的必然要求,对于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具有重要意义。
二、“十四五” 规划的新布局
QQ浏览器截图20240911164845.png
(一)新建学校及幼儿园
在兴化市 “十四五” 规划中,新建的学校及幼儿园如璀璨新星,闪耀在兴化大地。新建的五所新学校包括高铁新城九年制学校、康明路小学、实验小学分校(关门城)、板桥初级中学分校(关门城)、将军庙路初中,这些学校的建设将实现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能就近走读入学,为兴化市的教育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多所幼儿园的建设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中,如严家幼儿园、城西幼儿园、小戚幼儿园、张皮幼儿园、东五里幼儿园、文林幼儿园、开发区幼儿园、阳山幼儿园等。这些幼儿园分布在各个区域,为孩子们提供了更加便捷的学前教育资源。
目前,部分学校和幼儿园的建设进度良好。
(二)学前教育发展提升
在 “十四五” 期间,兴化市学前教育有着明确的发展目标。到 2025 年,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 99%,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 90% 以上,学前教育资源配置率达 85%,省市优质幼儿园覆盖率达 90%。为了实现这些目标,兴化市积极推进第三期 “学前教育五年行动计划”,加快学前教育品质提升。一方面,积极开展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专项治理,严格执行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建设政策,完成多所幼儿园的建设,充分考虑城东新区和城南片区等新区建设,按照每 1 万人配备 1 所幼儿园标准增加幼儿园建设,有效解决入园难问题。另一方面,优化普惠性资源布局,充分考虑出生人口变化、乡村振兴和城镇化发展趋势,逐年做好入园需求测算,完善县(区)普惠性幼儿园布局规划,原则上每三年调整一次。鼓励支持政府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军队、街道、农村集体举办公办幼儿园,积极扶持民办园提供普惠性服务。推进普惠性资源的扩容增效,新建改扩建一批公办幼儿园,支持人口集中流入地、农村地区等普及学前教育。同时,要求各省(区、市)尽快制订完善非营利性民办幼儿园收费的具体办法,在合理核定办园成本的基础上,明确收费标准,坚决遏制过高收费和过度逐利行为。要落实公办园教师工资待遇保障政策,确保教师工资及时足额发放、同工同酬。各类幼儿园教职工要依法全员纳入社会保障体系,足额足项为教职工缴纳社会保险和住房公积金。对出现虐童、体罚及变相体罚等严重师德失范行为的幼儿园,年检实行一票否决,将视为办学不合格进行限期整改,并对涉事教职工、管理者和举办者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三、持续推进的 “薄改” 工程
50c2cb45de9c45d19f3512a76583d392.jpg
(一)教育信息化水平提升
近年来,兴化市先后投入 7000 多万元实施教育城域网、学校校园网改造提升工程。目前,已创建成省级 “智慧校园” 62 所,实现了有线网、无线网全覆盖。其中,2082 间教室安装有交互式一体机,创新灵活智能的教学模式,实现了技术与教学融合,极大地提升了教师智能素养,有力地促进了区域教育高品质发展。
(二)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2023 年,兴化市财政投入 1400 万元,继续实施 “薄改” 工程,涉及 41 所学校 48 个项目。这些项目包括更新教学用房,改造运动场地,建设客籍教师周转公寓等,进一步改善了中小学办学条件,升级了教育技术装备。例如,该市第一中学将老旧的物理、生物、化学等实验室列为学校 2023 年教育设施提优工程项目,所有功能实验室全部投入使用,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保障学位供给
“十四五” 期间,兴化市规划投入 27.4 亿元,建设中小学幼儿园 41 所,大力实施教育资源建设。2023 年投入 11.1 亿元建设的文峰初级中学等 5 所学校,目前项目工程主体已全部竣工。与此同时,城区新建海棠府幼儿园等 4 所幼儿园,沙沟镇等 4 个乡镇中心幼儿园迁址新建。项目建成后,将进一步优化城区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供给,提高乡镇幼儿园办园条件,有力推进教育城乡一体化发展。
四、多所学校的具体建设
d95eea5501f8c6a427bc6a34b8788302.jpg
(一)幼儿园建设
兴化市在 “十四五” 期间大力推进幼儿园建设,为孩子们提供优质的学前教育资源。以下是部分将建设的幼儿园的情况:
  • 严家幼儿园:学校位置在文林路西、工行小区南。
  • 城西幼儿园改扩建:学校位置在城西幼儿园南。
  • 小戚幼儿园:学校位置在车路河南、文峰路东。
  • 文林幼儿园:学校位置在昭阳路周边。
  • 开发区幼儿园:学校位置在红星路西、中和路南,投资 87002 万元新建施耐庵幼儿园(原开发区幼儿园),总投资高达 87002 万元。
  • 阳山幼儿园改扩建:学校位置在张家路北、西环路西。
  • 海棠府幼儿园:位于兴化市康民路42号。
(二)小学和初中建设
兴化市积极推进小学和初中的建设,以满足学生的教育需求。
  • 将军庙路小学:该项目位于垛田街道凤凰垛村(原解楼村),将军庙路以北,莲溪路以东(北樊安置房北侧)。规划用地 40878㎡,设置规模为 6 轨 36 班,建筑面积 34000㎡,规划投资 1.7 亿。取得土地规划许可证,图审已合格,正编制项目预算组织招标,办理工程规划许可证,预计 10 月份开工建设。
  • 创业路初中:学校位于开发区郭家村,创业路以南,兴姜河以西。规划用地 54137㎡,设置 12 轨 36 个班,建筑面积 38000㎡,规划投资 2 亿。取得土地规划许可证,图审已合格,正编制项目预算组织招标,办理工程规划许可证,预计 10 月份开工建设。
  • 施耐庵初中:规划用地 48799.4㎡,规划建设 12 轨 36 班,建筑面积 53317㎡,投资 2.8 亿元,完成项目建议书、省建设项目用地预审与选址意见书,EPC 招标中标确定建设单位,正办理征地、图纸深化设计,预计 11 月份开工建设。
  • 施耐庵小学:位于兴化市中和路南、文林南路东,紧邻吾悦广场,周边交通便利,综合环境优良。学校项目总用地面积 61387.3m2(约 92.08 亩),包括教学楼 A/B/C、风雨操场、图书馆、地下车库、操场看台等;总建筑面积 61775.65m2,地上建筑面积 44060.1m2,地下建筑面积 17715.50m2 ,建设标准为 10 轨制。目前己建成交付使用。
  • 二实小西鲍分校:投资 8000 万元,4 轨 24 班,占地面积 21317.1㎡,建筑面积 13101.94㎡,完成项目立项,正在旧校舍拆除施工,图纸深化设计,办理土地规划许可证,预计 12 月份开工建设。
五、九部门发文的影响

(一)学前提升计划要点
“学前提升计划” 提出了一系列重要要点,对兴化市学前教育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在优化普惠性资源布局方面,充分考虑出生人口变化、乡村振兴和城镇化发展趋势,兴化市逐年做好入园需求测算,完善县(区)普惠性幼儿园布局规划,原则上每三年调整一次。这将使学前教育资源的分布更加合理,更好地满足不同地区幼儿的入园需求。
鼓励支持政府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军队、街道、农村集体举办公办幼儿园,积极扶持民办园提供普惠性服务,有助于扩大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的供给。推进普惠性资源的扩容增效,新建改扩建一批公办幼儿园,支持人口集中流入地、农村地区等普及学前教育,将进一步提升学前教育的普及水平。
在规范收费方面,要求各省(区、市)尽快制订完善非营利性民办幼儿园收费的具体办法,在合理核定办园成本的基础上,明确收费标准,坚决遏制过高收费和过度逐利行为。这将为家长减轻经济负担,确保学前教育的公益性。
在保障教师待遇方面,要落实公办园教师工资待遇保障政策,确保教师工资及时足额发放、同工同酬。各类幼儿园教职工要依法全员纳入社会保障体系,足额足项为教职工缴纳社会保险和住房公积金。这将提高幼儿园教师的职业吸引力,稳定教师队伍,为提高学前教育质量提供有力保障。
(二)县中提升计划要点
“县中提升计划” 的实施,为兴化市县域普通高中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在构建招生机制方面,着力构建规范有序和监督有力的招生机制,坚决杜绝违规跨区域掐尖招生,防止县中生源过度流失。这将有助于维护兴化市县域普通高中的生源稳定,促进教育公平。
在防止人才流失方面,严禁发达地区、城区学校到薄弱地区、县中抢挖优秀校长和教师,对未经组织人事部门和教育行政部门同意,恶意从县中学校抢挖人才的,停止学校各类评优评先资格。这将保护兴化市县域普通高中的师资力量,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奠定基础。
在加大经费投入方面,各省(区、市)要科学核定普通高中办学成本,适时提高普通高中生均公用经费水平,省、市两级要加大对欠发达县区经费投入,确保县中生均公用经费足额拨付到校。加大消除普通高中大班额专项规划实施力度,全面消除 56 人及以上大班额,普通高中新入学年级班额不得超过 55 人;严禁随意撤并县中,新建普通高中规模不得超过 3000 人,防止出现新的大规模学校。这将改善兴化市县域普通高中的办学条件,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推动县域普通高中整体办学水平显著提升。
六、加快城区教育发展的建议

(一)完善城区学校建设规划
随着兴化市人口变化和新型城镇化进程的推进,修编教育布局规划显得尤为重要。应充分考虑未来人口发展趋势,增加城区教育资源供给,以适应不断增长的教育需求。例如,可以根据人口密度和分布情况,合理规划学校的位置和规模,确保学生能够就近入学。同时,要注重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避免出现教育资源过度集中或短缺的情况。可以通过建设新学校、扩建现有学校等方式,提高城区教育资源的承载能力。此外,还应加强学校周边的基础设施建设,如交通、餐饮、住宿等,为学生和家长提供便利。
(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 公开招聘教师:兴化市应持续加大教师招聘力度,根据教育发展需求,合理确定招聘规模和学科结构。例如,近年来兴化市稳步推进教师招聘工作,2020 年安排招聘计划 428 人,其中公开招聘教师 333 人,实际录用 316 人;2021 年拟招录新教师 328 人。新教师的 70% 仍优先补充农村学校,重点补充农村学校的紧缺学科教师,着力解决结构性缺编问题。同时,合理安排 100 名乡村定向师范生的就业岗位,优先满足高中紧缺学科的需求;实施优秀应届毕业生定向培养计划,鼓励水乡优秀学子回流扎根兴化教育事业。
  • 推进 “县管校聘” 改革:积极推进 “县管校聘” 管理体制改革,保证教师资源高效合理配置。结合兴化市实际,与市委编办、市财政局、市人社局联合出台《关于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教师 “县管校聘” 管理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进一步深化教师队伍管理体制改革,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学校教师资源合理配置。
  • 提高教师待遇:全面落实《优教八条》《招贤六条》,提高乡镇工作补贴发放标准,按照每人每月 500 元标准发放交通补贴,奖励性补贴按照人均 20000 元发放,实行全基数发放,坚持倾斜一线、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体现多劳多得、责重多得、优绩优酬;发放普通公办高中学校和义务教育公办学校延时津贴专项资金,提高班主任津贴发放标准,落实集团化办学支出;出台《兴化市优秀教育人才奖励办法 (试行)》,每年安排 600 万元对特级教师等优秀教师和引进的高层次人才给予奖励。
(三)加快城区学校资源建设
启动新建中小学和幼儿园项目,是解决城区大班额等问题的关键举措。例如,按照《江苏省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标准》规划设计,兴化市新建了施耐庵初中、施耐庵小学、文峰初中、上官河小学、沧浪小学等五所义务教育学校,这些学校将在 2023 年秋学期建成投入使用。同时,城区还新建了海棠府幼儿园等 4 所幼儿园,沙沟镇等 4 个乡镇中心幼儿园迁址新建。这些项目的建设将进一步优化城区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供给,提高乡镇幼儿园办园条件,推进教育城乡一体化发展。此外,还应加强对现有学校的改造和升级,提高学校的硬件设施水平,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
(四)完善校外培训机构监管机制
加大对校外培训机构的整治力度,规范办学行为。建立完善部门职责清晰、分工明确的工作机制,理顺各职能部门权责和配合协作关系,形成行业主管部门为主、多部门协同监管的治理模式。加快研究制定艺术、体育、科技等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管理办法,分类设置培训标准,严把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的准入关口。强化事前审批,建立实行 “申请 — 初审 — 登记 — 备案 — 备案回执” 的申办流程;开展事中监管,要求全市校外培训机构均安装可视系统,机构视频系统和资金专户全部接入相关的数字平台,平台自动向教育部门推送交易、余额、异动等信息,防止退费难、卷钱跑路等发生;严格事后监管,将规范治理校外非学科培训纳入相关的绩效考核,各部门通过网格化治理、定期检查、“双随机” 检查、群众举报等方式,查获违规线索问题。截至 2023 年 4 月底,全市累计审批艺术类校外培训机构 37 家,体育类校外培训机构 13 家,录入全国监管平台 50 家,纳入资金监管 50 家。相关工作走在泰州前列,得到了上级部门充分肯定。
七、学前教育课程改革
67379b5c0d437d6d61a310d8dd48ec4b.jpg
(一)自主游戏展现别样风景
在昭阳中心幼儿园,孩子们在自主游戏中尽情释放着天性与创造力。就如同那一个个勇敢的小跳水运动员,他们从自己搭建的 “跳台” 上纵身一跃,享受着挑战带来的快乐与成长。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退后与等待成为了孩子们成长的关键因素。
孩子们在游戏中的主角地位得以充分彰显。他们从最初的垒箱搭台实践,到后来的 “游戏故事” 表征记录,再到高台变跳台,每一个环节都充满了探索与创新。在这个过程中,幼儿在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多个领域获得了有效发展。他们学会了合作,共同解决问题;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分享自己的想法和计划;培养了良好的学习品质和个性品质。
教师刘晓琴的做法正是兴化市学前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生动缩影。她从过去的 “忍不住” 搭把手,转变为如今的退后与等待,给予了孩子们更多的试错、探究和反思的机会。这种转变不仅让孩子们在自主游戏中茁壮成长,也让教师重新认识了儿童,重塑了儿童观和教育观。
(二)倾听与观察走近真实儿童
在兴化市的学前教育课程改革中,“一对一倾听记录” 成为了教师了解儿童、提升专业能力的重要途径。
市直机关幼儿园教师范建琴深刻感受到了课程改革带来的变化。过去,孩子们在高结构游戏材料的操作和教师视角的主导下,想象力和创造力受到限制。而如今,通过 “一对一倾听记录”,那些曾经安静的孩子被唤醒、被发现,变得愿意表达自我,得到了个性化发展。
“一对一倾听记录” 易于上手操作且效果明显。教师们通过这种方式,能够面对面了解幼儿的思维、体验和需求,走近真实的儿童。针对教师队伍实际情况,兴化市教育局提出了三点要求。从课程实施层面,放手支持幼儿自主游戏,深入落实 “游戏故事” 表征、一对一倾听记录、集体分享等环节;从教研层面,要求教师记录幼儿游戏活动,呈现真实游戏场景,解读游戏行为背后的兴趣、学习和发展水平;从培训层面,通过区域联盟、名师工作室等平台,推进园长、教师专业阅读和研修培训,提升教师观察、解读儿童行为的专业能力。
戴南镇中心幼儿园教师肖逸云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她学会了蹲下来观察、坐下来倾听,每天坚持观察、倾听和记录,了解儿童真实的兴趣与需求,反思儿童游戏行为中蕴藏着的发展,解读儿童的游戏故事,并以此为依据给予进一步的调整与支持。通过学习、实践、反思、交流,教师的理念逐步清晰,对儿童的认识更加深刻,更加发自内心地尊重儿童、信任儿童、追随儿童。
八、2024 年城区学区划分

(一)施教区范围和招生对象
1. 小学一年级
  • 招生对象为户籍及其法定监护人有效房产在学校施教范围内,且年满 6 周岁(2018 年 8 月 31 日及以前出生)的适龄儿童;符合政策要求的流动人口,且年满 6 周岁(2018 年 8 月 31 日及以前出生)的适龄儿童。
2. 初中一年级
  • 户籍及其法定监护人有效房产在学校施教范围内,且于 2024 年 6 月毕业的小学六年级在籍学生;符合政策要求的流动人口,且于 2024 年 6 月毕业的小学六年级在籍学生。
(二)施教区确认
学生及其父母(或其他法定监护人)户籍和有效房产是确定其施教区的主要依据。
1. 有效房产的认定条件
  • 适龄儿童、少年及其父母(或其他法定监护人)的不动产证(或房产证)是认定房产是否有效的唯一依据。初审登记时,学生监护人须提供合法、有效的不动产证(或房产证)原件。如办理房产抵押贷款,须提供不动产登记中心出具的 “房屋权属证明”。
  • 如持祖父母(或外祖父母)不动产证(或房产证),申请就近入学的,必须同时具备如下条件:父母、学生的户口必须与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在同一户籍上;学生本人及其父母无住房(须提供不动产登记中心出具的无房证明);或者学生的父亲(或母亲)为独生子女,父亲为独生子可以祖父母的房产入学,母亲为独生女可以外祖父母的房产入学。
2. 不作为入学依据的情况
  • 招生登记前未取得不动产证(或房产证),仅提供购房发票、购房合同的不作为入学依据。学生监护人购买的未交付房产不作为入学依据。
  • 房产与他人共有的,不作为入学依据。
  • 学生与房屋产权人、户口簿户主非直系关系的,此房产、户籍均不作为入学依据。
  • 房产性质为纯商业用房的不作为入学依据;车库等附属用房不作为入学依据。
  • 国家法律法规禁止交易的房产,交易后,不作为入学依据。
  • 房产买卖,仅提供中介合同或公证书的,不作为入学依据。
3. 特殊情况说明
  • 以农村集体土地自建房或集资房作为入学依据的,户籍地址必须与房产地址一致。
  • 户籍地址与住房产权证不一致的,符合户口迁移条件的,在初审登记前办好户口迁移手续后,依照房产地址优先就近入学。城区拆迁户未定居,现过渡居住的(须提供房屋征收协议原件),其子女入学按原居住地所在地报名入学。拆迁户已落实居住地的,按现居住地所属学校报名入学。拆迁过程中货币安置的,如在城区有房产,按房产地址就近入学;如在城区无房产,统筹安排至有空余学位的公办学校。同一房产原则上 6 年内只安排一个小学入学学位,3 年内只安排一个初中入学学位(同一家庭多胞胎和符合政策的二孩、三孩可以入学)。
(三)招生程序
1. 网上报名
为方便广大群众,提高教育服务效能,今年兴化市城区义务教育学校继续实行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报名方式。家长通过手机下载 “今日兴化” 或 “泰州通” APP,进入其操作界面,搜索 “阳光招生” 进入报名主页,进行网上报名(每部手机只可为 1 名学生报名)。7 月 22 日 —24 日网上填报,网上报名所需材料与现场报名一致。
2. 现场报名
未完成网上报名的家庭可以按时到所在施教区学校报名。
3. 复核公示
  • 信息核对:7 月 30 日 - 7 月 31 日,城区各义务教育公办学校对本施教区学生信息进行核对,确保身份证号、不动产证(或房产证)号等基本信息准确无误,完成《2024 年公办学校新生入学信息登记表》。7 月 31 日前将核对后的《2024 年公办学校新生入学信息登记表》报教育科(初中邮箱:xhjyjjk@126.com;小学邮箱:xhsxjk@163.com)。
  • 资格审核和实地走访:8 月 1 日 —8 月 4 日,城区义务教育公办学校联合公安、不动产中心、社区等部门对学校留存的新生入学档案中材料原件的真实性进行复核,对学生实际居住情况进行走访。对涉嫌伪造、使用虚假证件的,将移交公安机关处理。
  • 公示时间:8 月 5 日 —8 月 6 日,经复核,符合入学条件的适龄儿童、少年,城区各义务教育公办学校通过适当形式向社会公示。公示无异议后,各校向适龄儿童、少年或其父母(或其他法定监护人)发放 2024 年兴化市义务教育公办学校新生入学通知书,并于 8 月 7 日前,将施教区内新生招录结果报教育科备案。(初中邮箱:xhjyjjk@126.com;小学邮箱:xhsxjk@163.com
九、适应人口变化办学

(一)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兴化市积极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以提升办学条件、提高教育质量、缩小城乡教育差距为重点,努力办好公平而有质量的义务教育。
在提升办学条件方面,兴化市加大财政投入,推进学校建设和改造。例如,新建施耐庵初中、施耐庵小学等多所学校,改善了教学设施和环境。同时,实施 “薄改” 工程,涉及 41 所学校 48 个项目,包括更新教学用房、改造运动场地、建设客籍教师周转公寓等,进一步提升了中小学办学条件。
在提高教育质量方面,兴化市注重教师队伍建设。通过公开招聘教师、推进 “县管校聘” 改革、提高教师待遇等措施,吸引优秀人才投身教育事业,提升教师专业素养。此外,兴化市还积极推进教育信息化,创建省级 “智慧校园” 62 所,实现了有线网、无线网全覆盖,创新灵活智能的教学模式,实现了技术与教学融合。
在缩小城乡教育差距方面,兴化市积极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一方面,优化城区教育资源布局,提高城区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供给,推进教育集团化办学,引导教育资源和学生生源从老城区向新城区流动。另一方面,加强农村教育资源建设,实施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质量提升实施方案,撤并小规模学校,整合教育资源,提高农村学校办学质量。同时,加大对农村教师的培训力度,提高农村教师待遇,吸引优秀教师到农村任教,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二)应对人口变化的举措
面对人口变化带来的挑战,兴化市加强学龄人口变化前瞻性研究,合理规划学校布局,优化资源配置,以适应人口变化对教育的需求。
首先,加强学龄人口变化前瞻性研究。兴化市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城市化进程和人口流动等因素,对未来 5 - 10 年学龄人口变化趋势进行分析与预测。通过深入分析人口普查资料及其他人口研究、人口预测资料,采用比较研究法、因素分析法、趋势分析法等多种研究方法,对学龄人口变化及就学率提升情况、外来学龄人口变化、城市化进程中义务教育学龄人口城乡分布变化等进行深入研究,为合理规划学校布局和优化资源配置提供科学依据。
其次,合理规划学校布局。兴化市根据学龄人口变化趋势和教育需求,制定《兴化市教育设施布局专项规划 2020 年 —2035 年》,遵循城乡一体、优质均衡的原则,向主镇区引导,加快乡镇寄宿制学校建设,完善乡镇交通设施,优化整合资源配置,扩增优质资源供给。在城区,根据人口密度和分布情况,合理规划学校位置和规模,新建施耐庵初中、施耐庵小学等多所学校,增加学位供给,降低学校规模和班额。在农村,撤并生源枯竭、规模极小的学校,整合教育资源,提高办学质量。
最后,优化资源配置。兴化市根据学龄人口变化情况,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在教师资源配置方面,推进教师在县域或片区内流动,实施 “县管校聘” 改革,完善教师交流轮岗制度,将教师轮岗交流作为职称评审、岗位晋级、评优评先的重要条件,让名校长和骨干教师流动到薄弱学校、关键岗位,缩小校际差距,激活教师活力。在教育经费配置方面,将财政资金和项目建设向薄弱区域、薄弱学校倾斜,努力缩小硬件设施上的差距。在教学资源配置方面,推进教育共同体建设,将乡村薄弱学校与优质学校组建成教育共同体,从学校管理、教学与教师专业发展、德育与文化建设等方面共同管理、共同教研、共同提升,进一步加强区域联动。
十、中小学招生入学政策

(一)义务教育入学政策
教育部明确要求,义务教育须严格落实免试入学规定,不得通过考试或变相考试选拔学生,不得以各类竞赛、考试证书、荣誉证书、培训证明等作为招生入学依据或参考。兴化市积极响应政策号召,全面落实义务教育 “公民同招” 政策,加快推进使用统一的招生入学服务平台,切实做到民办义务教育学校报名人数超过招生计划的,在有关部门监督下,实行电脑随机录取。鼓励各地出台多孩子女同校就读具体实施办法,帮助解决家长接送不便问题。同时,各地要按照 “学校划片招生、生源就近入学” 原则,科学合理划定学校招生片区,规范报名信息采集,健全有序录取机制,切实保障公平入学机会。
(二)普通高中招生管理
兴化市积极努力增加优质普通高中学位供给。一方面,结合实际优化招生计划安排,深化普通高中招生管理改革,进一步压减公办和民办普通高中跨区域招生计划,确保到 2024 年全面实现属地招生和 “公民同招”。另一方面,完善优质普通高中指标到校招生,更好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加强省级统筹,进一步清理规范中考加分项目,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和地方实际确需保留的,严格控制加分范围和分值,并健全考生加分资格审核公示制度;市(地)、县(区)教育行政部门不得擅自出台新的中考加分政策,对于违反规定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及时纠正。严禁违规提前招生、超计划招生、跨区域招生。
(三)保障特殊群体学生入学
兴化市各校健全和落实控辍保学长效机制,强化对区域内适龄儿童行政督促入学制度,坚决守住不让适龄儿童辍学的底线,确保应入尽入。全面落实 “两为主、两纳入、以居住证为主要依据” 的随迁子女入学政策,按照有关规定切实精简入学证明材料、优化时限要求,保障符合条件的随迁子女能在流入地平等接受义务教育。认真做好留守儿童、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孤儿、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等群体入学工作,加强关爱帮扶和教育资助。依法保障能够接受普通教育的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就近就便随班就读。对烈士子女、现役军人子女及其他各类符合政策规定的优抚对象,各地要按有关规定切实落实教育优待政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客服|举报|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兴化三水园论坛 ( 苏ICP备20024052号 )

GMT+8, 2025-5-17 12:14 , Processed in 0.057548 second(s), 17 queries .

Copyright © 兴化市艺博网络科技服务有限公司 (https://www.xhssy.com.cn/)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本论坛帖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文责自负,兴化三水园论坛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发现有侵权行为,请与我们联系。

网站常年法律顾问:汤荣华律师,手机:13852687313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