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化三水园论坛

查看: 752|回复: 0

[民间故事] 施家桥的由来​

[复制链接]
发表于 昨天 00: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元末,烽烟散尽,英雄折戟。施耐庵辅佐张士诚的大业终成泡影,昔日壮志豪情化作东流之水。乱世浮沉中,好友卞元亨仓皇逃往卞仓,而施耐庵辗转漂泊,最终踏入一片宛如世外桃源的天地。​
6_副本.jpg
此地河港如织,纵横交错,芦苇丛生,随风摇曳。庄前,三汊河水波荡漾,交汇处矗立着一座分水墩子,浑圆似球,唤作 “分水岭”。施耐庵驻足凝望,心中豁然开朗:“我姓施,谐音‘狮’,此处有‘球’,恰应了‘狮子盘绣球’的吉兆,妙哉!” 再放眼望去,庄子四面环水,仿若遗世独立的岛屿,风景如画,静谧悠然。东南方的清水湾,碧波澄澈,倒映着天光云影;西北隅的芦花荡,白絮纷飞,随风起舞,宛如梦境。且此地偏安一隅,远离喧嚣要道,正是隐居治学的绝佳之所。​
于是,施耐庵隐姓埋名,在此定居。他晨耕夜读,将满腔才思寄情于山水之间。岁月流转,施家在此开枝散叶,人丁兴旺,小小的村落逐渐发展成一方大庄。为了方便往来,村民们在庄周建起三座木桥 —— 丰桥、柳桥、板桥。这三座桥,或古朴厚重,或婉约雅致,成为连接村落与外界的纽带,“施家三桥” 之名也渐渐传开。​
施耐庵笔耕不辍,创作《水浒传》时,将施家桥的一草一木、一湾一荡都融入书中。书中的水泊梁山,那蜿蜒的河道、葱郁的芦苇荡,以及古朴的村落风貌,皆是施家桥的真实写照。他以生花妙笔,将这片土地的风光化作永恒的文学经典,让施家桥的故事随着《水浒传》的流传,走进了无数读者的心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客服|举报|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兴化三水园论坛 ( 苏ICP备20024052号 )

GMT+8, 2025-5-9 20:42 , Processed in 0.035582 second(s), 18 queries .

Copyright © 兴化市艺博网络科技服务有限公司 (https://www.xhssy.com.cn/)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本论坛帖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文责自负,兴化三水园论坛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发现有侵权行为,请与我们联系。

网站常年法律顾问:汤荣华律师,手机:13852687313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