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化三水园论坛

查看: 22269|回复: 12

[兴化古村] 兴化蒋庄良渚先民穿什么样的衣服?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12-2 22:32: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距今6600年前,兴化这片从海洋中诞生的陆地,迎来了第一批主人。他们是林湖影山头人,繁衍生息了1000年后,在一场大海浸中神秘消失。距今5600年前,一支“良渚人”部落从环太湖流域出发,翻越无数山冈,渡过天堑长江。他们发现了一处通江达海、河流纵横之地——蒋庄,并在此定居下来,成为兴化大地第二批主人。

蒋庄聚落,作为良渚古国在江北的大本营,他们在担负着保卫北疆重任的同时,也创造着属于自己的文明。虽然他们最终和良渚古国一同消逝于历史的烟云之中,但通过对蒋庄遗址现状的考察、出土遗物的研究和对同时期其他遗址的比较,可以发现5000多年前的蒋庄人衣食住行方面的基本概况和整体水平,同时对研究蒋庄良渚聚落的生产方式、生产力状况、经济发展水平、各阶层财富分配以及他们的物质文化创造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1148555659.jpg

那么,5000年前的蒋庄人究竟穿什么样的衣服?他们的服饰水平如何呢?从蒋庄遗址出土的器物看,蒋庄良渚人制作服饰的原料,基本以禽羽、兽皮、苎麻、蚕丝等为主。他们不仅穿着加工过的皮革、皮裘,戴着插有鲜艳羽毛的风型帽子,还用纺织技术将麻丝织成葛布和绸缎,然后裁制成服装,并在衣服上缝缀各种玉饰件。可以说,衣服不仅是他们的御寒遮羞之物,还是审美的载体和身份的象征。

禽羽兽皮

在人类没有发明麻丝作为服饰的原料之前,飞禽的羽毛和野兽的皮毛是人类最早的保暖御寒之物。

《周易渐卦上九爻》有云: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就是说鸿雁的羽毛,可以作为装饰品使用。由于羽毛十分轻盈,且遮蔽效果好,所以远古人类常用来覆盖在头顶遮蔽太阳,其后就具有了装饰的功效,最后演变成一种身份的象征。酋长或部落首领的帽子上常有色彩艳丽的羽毛来做头部的装饰。当然羽毛并非只能作帽子的装饰,远古人类会用植物纤维将羽毛、树叶和草等能找到的材料进行编织连线,做成原始简陋的裙子或上衣。

皮毛极易腐烂,考古遗址中几乎很难找到实物遗存,但从蒋庄良渚玉器上的人兽纹中可以窥知一二。除了手和面部外,他的身上其他部位都刻满了类似虎皮豹皮的纹饰,穿的应该就是兽皮。他头上的风形纹饰,也应该是兽皮制作的帽子。

兽皮剥下后,里子会粘连着兽类的筋肉,需要进行刮除加工。良渚文化中比较常见的双翼形小石刀应该就是一种用于剥皮刮肉的制革工具。蒋庄遗址中出土的一种石刀就是用来刮除动物筋肉的工具。

蒋庄良渚墓葬中发现过鲨鱼的牙齿,说明良渚人有猎杀鲨鱼的能力。那时的蒋庄地处大海之滨,先民应该有与鲨鱼打交道的经验。鲨鱼皮既厚实又有韧性,质地也很美观,完全可以作为制作服饰的好材料。

贮麻蚕丝

苎麻是中国古代重要的纤维作物之一,是中国的原产植物,外国人称之为“中国草”,长江流域是苎麻的主产区。新石器时代长江中下游不但有野生苎麻,而且已有种植。考古出土年代最早的是浙江钱山漾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的苎麻布、麻线和细麻绳,距今已有4700多年。

苎麻是多年生宿根性作物,栽麻一次,可多年收益。有些种麻区有盛产一二百年不衰的麻园。苎麻的茎皮纤维细长,强韧,洁白,有光泽,拉力强,耐水湿,富弹力和绝缘性,可织成夏布、渔网等。

位于长江北岸的兴化蒋庄,河堤、土坡上苎麻随性生长,聪明的蒋庄人早已学会了从苎麻中提取纤维的方法。最初他们直接砍劈折析,因为没有脱胶,抽取的纤维又粗又硬。后来他们学会了沤、煮等方法,脱去胶质,所得纤维既柔软细腻,又色泽白晰。《诗经》有云“东门之池,可以沤麻”,说的就是这种方法,即把苎麻茎皮浸泡在水中,去除胶质,致纤维柔软。煮更是一种快捷的方法,将苎麻置于锅中蒸煮,捞出后放入水中浸泡剥皮。去掉内杆,刮掉胶质,再用水漂洗,同时用木棒敲打均匀,晒干扎把,即可成为纺织服饰的优质原料。

除了苎麻,蚕茧也是蒋庄良渚人制作服饰的原料。

蚕茧是指桑蚕的茧,呈长椭圆形、椭圆束腰形、球形或纺锤形等不同形状,长约3-4厘米,直径1.7-2.1厘米,表面白色,有不规则皱纹,并有附着的蚕丝,呈绒毛状。蚕茧是桑蚕蛹期的囊形保护层,内含蛹体。茧层可以缫丝,茧衣及缫制后的废丝可作丝棉和绢纺原料。

蚕以桑叶为食,而桑叶原产中国,国人常用“桑梓”来代表故土、家园,可见桑树分布之广。

在江淮东部里下河地区桑树是常见树种,几乎每个在里下河地区长大的人,舌尖上都有着酸酸甜甜的吃桑椹的记忆。在劳金秀、杨祝良等人撰写的论文《江苏兴化ZK10孔第四纪多重地层研究》中说:“乔木植物花粉(25%)中松属(23.21%)、桑科、云杉属、落叶栎、铁杉属、榆属等。”也就是说,在兴化境内钻孔探测到的孢粉组合中就有桑树花粉。

在考古实践中,在浙江湖州钱山漾遗址曾出土绢片、丝绳、丝带和丝线。这一小片绢片,经鉴定其经纬线由多根单茧丝合成,经密134根/英寸,纬密122根/英寸,其密度超出了现代的丝织品。这起码印证了良渚文化对利用蚕丝制作服饰有着很成熟的技艺。

纺织技艺

在蒋庄遗址的一些墓葬中,考古人员发现了纺锤,这些纺锤表明当时的妇女们已经开始织布了。从传承的角度看,作为从良渚文化核心区走出来的蒋庄先民们,他们没有理由不带着养蚕织衣的技术开疆拓土。在朱晓汀撰写的《江苏兴化蒋庄良渚文化墓葬人骨研究》博士论文认为:“女性肘部关节发生退行性变化的患病率71.43%,高于男性63.2%,女性承担了更多这种主要利用肘部运动的劳动”,而这种主要利用肘部运动的劳动,应该是与从事手工纺织有关,繁重的纺织劳动造成了女性肘部关节的磨损和病变。

蚕所吐的丝是有胶质的,因此要把蚕茧放在水中边煮边搅,使蚕茧均匀受热,等表面的丝胶溶解于水后,丝与丝就不再粘合而自然松开,挑起蚕茧表面的浮丝轻轻一拉,就能拉出一千米以上的茧丝,把几根丝头再粘合在一起,就成了一根不易拉断的丝线,被称为生丝,生丝进一步脱胶后就成了熟丝。

不管是麻丝还是蚕丝,要利用它们做成服饰还是有很大难度的,先是出现绩和纺两种技术,后来纺轮就应运而生。

绩是把植物纤维劈开接续起来搓成线,源于搓绳技术。纺是是先把纤维松解,再把多根纤维推捻合成纱,或把多根细纱捻合成粗纱。

最初的纺是用手将纤维搓紧搓实,后来人们发现可以利用回转体的惯性,把纤维捻合成纱,而且这种方法不但工作效率大幅提高,还显得很均匀,这种回转的工具在考古学上称为纺轮。最初的纺轮是将石片、陶片敲磨成扁圆形,然后从中间钻孔,插入一根短杆,用来卷绕纱线。后来人们学会了用陶土直接烧制纺轮。

蒋庄良渚遗址有纺轮出土,多为石质、陶质,也有少量玉质的。蒋庄出土的器物中既有石纺轮,也有陶纺轮。陶纺轮多发现于女性的随葬品中,体现出性别与社会分工的对应关系。

浙江余杭反山遗址一个女性的墓葬曾出土1套与织机有关的玉饰件,一共6件,可分成3对,两头各3件,对称相叠在同一位置。考古专家认为,第一对是卷布轴的端饰,为错缝结构,用来固定布头,以便能顺利进行卷布。第二对是是开口刀的端饰,是挑织所用的开口工具。第三对是经轴的端饰,它一面弧凸一面平整,各有独特作用。通过复原,赵丰先生认为这是一种原始的、纯靠手工挑织的原始腰机,但各部件的设计十分合理。

蒋庄遗址上虽未发现织机,但不能完全排除织机在蒋庄已有应用,毕竟抢救性发掘面积仅有3500平方米,地下究竟还有多少奇迹,谁都难以估量。

良渚文化时期,缝纫技术已达到较高水平,在浙江、江苏境内多处良渚遗址都出土过骨针。慈湖遗址出土的骨针残件,长9厘米,直径0.4厘米,一头有针眼。在皮革制品和鞋子的制作上,必须先用锥打孔然后才能用针线缝合,所以在制及材料较为坚韧时,锥必不可少。

1148555651.jpg

蒋庄遗址中既出土了骨锥,但更多的是玉锥。M71、M73墓坑就随葬有玉锥,位于墓主人头骨附近。M36、M52、M86墓坑,玉锥置于墓主人颈下。随葬玉锥的,既有男性,也有女性,说明玉锥的使用,男女皆可。除了玉锥,蒋庄遗址还出土了骨针和骨尺,这说明蒋庄人不但会穿针引线,还会根据人的高矮胖瘦量身定做,尺子的使用说明蒋庄人已经有了度量衡意识。

在蒋庄遗址灰坑中还出土了不少蓼属植物的种子,这类植物叶或茎可作靛青染料使用,主色调是浅蓝色。

毫不夸张地说,蒋庄人的服饰文化已经别具魅力,他们穿着用麻或蚕丝制作的浅蓝色衣服,头戴插着羽毛制作的帽子,脚上穿着通气的木屐,腰间束着装有玉带钩的丝带,还是颇有一番神采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12-2 22:34:13 | 显示全部楼层
作者∶兴化陈学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2-3 09:08:37 | 显示全部楼层
传承文明历史,建设大美兴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2-4 15:19:52 | 显示全部楼层
360截图20211204155139521.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2-4 15:26:26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是兴化的一张名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2-5 08:48:57 | 显示全部楼层
蒋庄良渚人制作服饰的原料,基本以禽羽、兽皮、苎麻、蚕丝等为主。

那个时候的衣服,当今就是稀奇珍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客服:13705265750|举报|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兴化三水园论坛 ( 苏ICP备20024052号 )

GMT+8, 2024-6-2 05:00 , Processed in 0.060174 second(s), 24 queries .

Copyright © 兴化市艺博网络科技服务有限公司 (https://www.xhssy.com.cn/)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本论坛帖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文责自负,兴化三水园论坛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发现有侵权行为,请与我们联系。

网站常年法律顾问:汤荣华律师,手机:13852687313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