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化三水园论坛

查看: 3688|回复: 2

[品味兴化] 千垛花开处 水韵浸文华 ——解码江苏兴化的诗意密码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2-1 07:44: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江苏泰州
千垛花开处 水韵浸文华
                ——解码江苏兴化的诗意密码

       春分过后的江淮平原上,一叶扁舟划破晨雾,船工号子惊起白鹭,在纵横交错的河道尽头,金色的波浪正随着晨风荡漾。这是江苏兴化的四月,当千亩垛田的油菜花次第绽放,这座有着2300多年建城史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便以最炽烈的姿态向世界展开它的诗意长卷。

一、水造奇观:漂浮在时光里的农耕文明

      兴化地处里下河腹地,平均海拔不足2米的洼地特质,让先民在与洪水的博弈中创造出举世罕见的垛田奇观。6000多条河道编织成密网,将12万亩耕地切割成星罗棋布的"水上岛屿"。这种"人在水中走,云在脚下生"的独特地貌,既是自然与人力共同书写的生态史诗,更暗含着中华农耕文明"因地制宜"的生存智慧。每年清明前后,700多个品种的油菜花在垛田上竞相开放,金黄花海倒映碧波,船行其间如入莫奈的油画世界。联合国粮农组织专家惊叹:"这是东方最精妙的农业生态系统"。

二、文脉绵长:千年弦歌不绝的江淮雅韵

      当晨雾漫过郑板桥故居的黛瓦,施耐庵纪念馆的檐角风铃轻响,这座长江以北唯一的"中国小说之乡",总在光影流转间透出深邃的文化肌理。自南宋咸淳年间始建学宫,到明代"淮南才子"宗臣开创文学流派,兴化的文脉始终奔涌着创新与突破的基因。施耐庵在昭阳书院构思《水浒传》时,或许正是垛田星火的明灭激发了他塑造"八方共域"的灵感;郑板桥"删繁就简三秋树"的艺术主张,暗合了水乡删削冗杂、直抵本质的生命哲学。而今,毕飞宇用《平原》续写乡土文学的现代性思考,侯逸凡在64格棋盘演绎东方智慧,传统与当代在此碰撞出耀眼的火花。

三、活态传承:解码水乡振兴的文化基因

       当无人机掠过东罗村的青砖马头墙,数字化的光影在古戏台上投射出板桥道情,兴化的文化传承正经历着创造性的转化。地方政府以"全域旅游"理念重构空间叙事:将传统垛田申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打造水上森林沉浸式戏剧,开发"板桥竹韵"非遗研学线路。更令人称道的是,这里始终保持着"生产性保护"的智慧——老字号中庄醉蟹工坊成为网红打卡地,竹泓木船制作技艺催生出年产值过亿的产业,沙沟古镇的鱼圆宴在抖音平台日均销售千单。这种让文化遗产"活"在当下的实践,使兴化连续三年入选"中国县域旅游竞争力百强县"。

四、向水而生:生态经济学的当代启示

      站在平望湖湿地观鸟塔远眺,光伏板阵列与芦苇荡和谐共生,生态养殖塘泛着粼粼波光,勾勒出绿色发展的全新图景。兴化人深谙"水孕万物"之道:全国每八只大闸蟹就有一只来自这里的生态养殖基地,"兴化香葱"占据全球脱水蔬菜市场三分之一份额,稻鸭共作系统创造亩均万元收益。更可贵的是,在推进城乡融合发展中,这座城市始终恪守"三分水、二分田"的生态红线,用立法形式保护垛田水系,使GDP增长与生物多样性增加同步实现。

       暮色中的乌巾荡,晚归的渔船载着沉甸甸的收获,岸边的千垛景区华灯初上,光影秀在古运盐河水面铺展出现代化图景。这座将农耕文明密码写入基因的城市,正以水的智慧破解传统与现代的融合命题。当春风再度染黄千垛,我们看到的不仅是自然奇迹,更是一个古老文明在新时代的创造性生长——正如毕飞宇在《平原》中所写:“土地沉默不语,却始终在讲述着最深刻的生命寓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2-1 07:44:5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泰州
好文!推荐鉴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2-2 05:49:2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泰州
深度好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客服|举报|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兴化三水园论坛 ( 苏ICP备20024052号 )

GMT+8, 2025-5-11 12:29 , Processed in 0.060223 second(s), 18 queries .

Copyright © 兴化市艺博网络科技服务有限公司 (https://www.xhssy.com.cn/)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本论坛帖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文责自负,兴化三水园论坛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发现有侵权行为,请与我们联系。

网站常年法律顾问:汤荣华律师,手机:13852687313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