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化三水园论坛

查看: 21649|回复: 3

[百姓诉求] 手机这个功能慎点!有人64万不翼而飞……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5-8 07:43: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江苏泰州
什么东西
使用率最高、跟你最亲近?
相信很多人第一反应都是它:
手机

为了方便大家使用
如今手机功能越来越五花八门
从最开始的打电话发短信
到点外卖、网购、视频、玩游戏
……
最近,小伙伴们要注意了!
手机的这个功能,千万别开!



屏幕共享
这一功能
千!万!别!开!

什么是屏幕共享功能?
一旦点击屏幕共享
你在手机上的所有操作
对方都看得一清二楚

其实这个功能不少小伙伴用过




打开屏幕共享功能
女子64万不翼而飞

近日,广西南宁刘女士接到一个陌生电话,对方称是她户籍所在地“警察”,让她登录某网站查看“逮捕令”。对方称,目前案件由某地警方侦办,要求她添加办案民警QQ接受调查。

092433xqg04eepcbc0cx6h.jpg.thumb.jpg

刘女士登录后,果真看到一份“逮捕令”,她顿时慌了,马上添加对方。

092432a7p9fb8vpzfezl7e.jpg.thumb.jpg

南宁市公安局良庆分局蟠龙派出所教导员吴海:对方称,办案人员不能前往实地询问 ,而是通过一个社交软件对她进行询问。然后刘女士就按照嫌疑人指示,去到一个宾馆里进行操作。

随后,对方要求查验资金流水,刘女士便按照要求下载了某App→打开共享屏幕功能→打开支付宝→微信和银行卡账户→将余额展示给对方查验。

092432nuj4aekogle0yr0u.jpg.thumb.jpg

对方叫刘女士不用转钱至“安全账户”,只需将钱转到刘女士本人名下另一张银行卡即可,刘女士就按照对方提示操作,给自己银行账户进行转账。

刘女士这一系列操作后,不法分子登录了刘女士的手机银行,将64万余元分成20多笔转了出去。

直到对方又让刘女士借钱转入她自己的银行卡时,刘女士才发觉自己上当。

其实,类似案例近期已经发生了多起。

使用屏幕共享
被骗9万多

江苏常熟就有一名受害人接到陌生电话,称其贷款账户没有注销会影响征信。在对方诱导下,他下载了某App,通过屏幕共享功能,输入身份证和验证码,结果被骗了9万余元。


浙江老人用了这功能
被骗5万余元

近日,浙江海宁长安一位老人向派出所报案,称自己被骗5万余元。

案发当天,老人接到一个陌生电话,对方称其在某平台购买的商品有质量问题,可以进行3倍赔偿。老人一听有3倍赔偿,便立刻按提示添加了对方QQ。

随后,对方将老人拉入一个售后群,不一会儿便称错将十万元转给了老人,老人一听着急了,这么多钱肯定要还给别人,于是按照对方指示,点击了分享屏幕功能。

092432akj97mzccxjwj0vk.png.thumb.jpg

就这样,老人在对方的“监视”和“指引”下,把自己卡里钱分几笔,转到了对方提供的陌生账户,直到老人被移出“产品质量售后”群,才发现自己上当受骗,共被骗5.9万余元。

什么是屏幕共享功能?
相信不少人都稀里糊涂用过
但还并不是很清楚
给大家科普下

“屏幕共享”相当于手机的录屏操作。它会把屏幕上显示的内容全都记录下来,并同步让对方看到,包括弹框显示短信、微信、其他App推送的内容。

也就是说,你在手机上的任何操作,对方电脑上都能看到,包括输入密码、解锁的过程。

无论是你的登录账号密码
还是支付密码
只要点击了“屏幕共享”功能
对方都能看得一清二楚

骗子的常用套路

初步骗取当事人的信任
不法分子通过网络软件改号,电话联系当事人,并准确报出(通过非法渠道获取)当事人的个人信息,如身份证号码、职业、住址等隐私信息,以获取当事人的初步信任。

引导当事人开通屏幕共享或视频会议
不法分子通过一些App自带的屏幕共享功能或者视频会议的形式,假借引导当事人进行操作为由,实则实时监控当事人手机上的所有操作,盗取当事人的个人隐私信息和验证码等内容。

转账
不法分子监控当事人手机后,开始引导当事人转账,如被发现,或者当事人迟疑,不法分子将通过偷偷获取的验证码进行转账操作,在当事人毫不知情的情况下被转账。

对此,警方发布提醒——
一旦你与诈骗分子开启屏幕共享功能,即使诈骗分子不主动询问,也能看到你手机上的所有信息,包括密码、验证码等,从而转走卡内资金。
因此不要与陌生人开启屏幕共享功能,涉及私人信息,特别是银行卡密码、验证码时,一定要谨慎。如若被骗,请立即拨打110报警。

不法分子
手法千变万化
请大家谨记
“不听不信不转账,多想多问多商量”
务必保护好自己的钱袋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5-8 08:33:3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泰州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高科技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如果用时不够谨慎,也会给使用者带来伤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5-8 11:31:3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泰州
上当受骗的大多是初涉足手机的中、老年人,因为他们手里有点积蓄,对网络世界又是门外汉,也叫“涉世未深”,所以,这一部分人就是常被坑的团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客服|举报|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兴化三水园论坛 ( 苏ICP备20024052号 )

GMT+8, 2025-5-11 03:29 , Processed in 0.046911 second(s), 20 queries .

Copyright © 兴化市艺博网络科技服务有限公司 (https://www.xhssy.com.cn/)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本论坛帖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文责自负,兴化三水园论坛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发现有侵权行为,请与我们联系。

网站常年法律顾问:汤荣华律师,手机:13852687313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