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化三水园论坛

查看: 25250|回复: 0

[百姓诉求] 戴南镇合力打造民俗文化品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3-16 09:05: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江苏泰州
民间小吃“有故事” 两千村民“当演员”
戴南香肚、茅山馄饨、戴垛羊肉……这些兴化市戴南地区的民间小吃,如今被编进了一本书《古今戴南》。这些美食背后的故事同样“鲜美”。
这本书,由戴南镇民俗文化学会的20多位“民间文人”用了整整三年时间编著,其中90%以上是60岁以上的“老先生”。全书70万字,图文并茂,由中国文艺出版社出版。记者看到,该书内容涵盖戴南概况、物产美食、民俗文化、乡土风情、革命故事、古迹新景、民间传说、趣闻俗语、诗画抒怀、地灵人杰十个方面。
老教师翟井龙虽年过八旬,但他不畏辛苦,风里来雨里去和同志们一起到各地采集资料,编写稿件。他说:“有生之年能为乡亲们做些事,把戴南的历史文化传承下来,是人生一大乐趣……”不少企业界人士也加盟其中,给予大力支持。
3月3日,学会会长许恒康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学会于2018年经兴化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批准成立。从事民俗文化、鼓乐演奏、书法、书画、武术健身、龙舟赛事、民族舞蹈、文艺创作、民俗表演等挖掘、研究、组织工作。
前不久,学会组织了一次街头民俗文化展演活动,参加的“演员”有近2000人,90个活动项目,队伍长达两公里,观众近两万人。一位回乡探亲的老学者说:“这些农民们表演的节目就是有着浓厚的乡土风味……”为了确保这次活动的安全和效果,戴南镇政府事先召开了协调会,在现场维持秩序的镇干部、公安干警、部门干警近300人,秩序井然。
人们在街头看到,38条五彩缤纷的“巨龙”呈现出各种各样的神态,100多名头扎彩巾的农妇们把手中的莲湘打得“噼里啪啦”响,几位英姿飒爽的红衣女子,使劲地擂响大鼓,推着“高头大马”前进……身穿紫红色服装的顾庄村女子舞龙队走过来了,随着一声口哨声,40名农妇一起舞动一条黄龙,“鹞子翻身”“狮子盘绣球”“金龙卧地”……一个个精彩的动作赢得人们阵阵掌声。
由戴南民俗文化学会组织的42位中年女子组成的“旗袍秀”表演队,同样吸引了人们的眼球,清一色的黑色旗袍、手拿一把古色古香的纸伞,一招一式颇有专业模特的风度。为了这次表演,她们专门请东台的专业老师教了几个月。在后来的兴化市民间舞蹈大赛中,这支队伍获得了一等奖。
民俗学会的两名女士表演的《梁山伯与祝英台》,一亮相就吸引了人们的眼球,随着《化蝶》的乐曲,做出了一个个颇有专业水平的动作。
由孙堡村组织的“济公团队”的表演惟妙惟肖,“济公”一会儿摇着芭蕉扇,唱着“鞋儿破、帽儿破、身上的袈裟破”的歌曲;一会儿弯下腰来扑打着小朋友的脑袋;一会儿与孙悟空、沙僧合唱《西游记》插曲《敢问路在何方》,引得人们哈哈大笑。
在去年端午节举办的兴化市第十二届乌巾荡龙舟大赛上,民俗学会的雁伦村龙舟队获得冠军。许恒康说,每年的端午节,学会都组织龙舟大赛,在茅山、刁家、徐唐一线的水上展开竞技活动。众多的民间健身队、表演队,活跃在“百姓大舞台”上,成为一道靓丽的文化风景。
学会还建立了400平方米的“会员之家”,作为大家的文化活动场所,里面有图书室、棋牌室、乒乓球室等。
许恒康说,戴南镇总面积235.16平方公里,辖58个村委会、6个居委会,人口18.6万人,外来人口约4万人,是一个“民俗文化的宝库”。学会将在镇党委、镇政府的领导下,参与打造良渚、护国寺、茅山号子、龙舟赛事、景德禅寺等文化品牌,让戴南的民俗文化放射出新的光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客服|举报|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兴化三水园论坛 ( 苏ICP备20024052号 )

GMT+8, 2025-5-20 05:22 , Processed in 0.044120 second(s), 14 queries .

Copyright © 兴化市艺博网络科技服务有限公司 (https://www.xhssy.com.cn/)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本论坛帖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文责自负,兴化三水园论坛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发现有侵权行为,请与我们联系。

网站常年法律顾问:汤荣华律师,手机:13852687313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