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化三水园论坛

查看: 5580|回复: 0

[兴化古村] 梓辛河畔话大垛 梓辛河与大垛系列之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6-26 16:08: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梓辛河畔话大垛 梓辛河与大垛系列之二

刘双湖

111.jpg
梓辛河从吴岔河流入大垛镇域,到大垛西头龟尾子处,与从西南竹泓东大河流来的九里港河水在此汇合。大垛到竹泓水路九里,竹泓称九里港叫东大河,处于两镇中间的东刘村则称“北大河”,大垛人称“九里港”。 梓辛河、九里港这两条大河河面都很宽阔,汇集到大垛龟尾子西边河面更阔。汇集后一支沿大垛镇区南边继续向东到双石村前拐个小弯,再向东经许家堡、马家舍,流经荻垛镇的大元庄和征王庄。一支沿龟尾子北边向东,到处于安民村的关帝庙处折向北,这条河叫“五唐港”,到大垛与阮中之间再折向东,到丁家和包徐的口子,流入唐港河。
    大垛镇镇名的由来:
大垛由若干垛岛组成,大者近百亩,小者几分地。其中,今大垛镇东部2个小垛(位于镇东“木匠垛”西南隅河流中),形同龟眼。镇南“油坊垛”和西北隅垛岛、西南角“火箭垛”(原镇企管站、大垛人称“小岛”),酷似龟足。而古镇西部“西星舍”(原安民村委会所在地)以西的“西尖子”宛若隐隐约约的龟尾子。在这些奇特的垛岛中,有1个最大的垛岛,面积近百亩,便是龟身(今大垛老镇中心区),所以人们就称这个小镇“大垛”。在镇区原有好几条弯弯的小沟伸向街镇的中心,犹如龟壳的花纹,能起到排水的作用。最后的一条在20世纪60年代才消失。
   由于大垛先民对被尊为水神的“北方真武大帝”、舜王时代的治水英雄崇伯鲧(夏禹之父)十分崇拜,在治理沼泽地的过程中,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和丰富的想象力,将一个个垛岛组合成一只硕大的喜水而不怕水,且长寿吉祥的“神龟”形象,从而使这方热土生产发展,生活平安。大垛先民对治水的认识和他们的创举,至今值得我们借鉴。
   宋元时期,由于生产发展,大垛人口众多,形成了较大的自然村镇(《扬州百镇》兴化篇)。其时,“春耕秋获,笑歌满野,民多富实,往往重门击柝,拟于公府”(《宋史》)。但南宋的抗金战争和元末战乱,使大垛遭到严重破坏,一时生产凋零,地广人稀。
   明代洪武初年(约1368-1372年),明太祖朱元璋实行“洪武赶散”大移民,将苏州阊门和昆山、句容、镇江等江南几十万人口强迁到田多人少的苏北里下河及盐阜、两淮广大地区(《简明中国移民史》)。这不但给这些地区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文化,而且也带来了经济发展的契机。此时,由卢、沙、王、吴四大姓聚居的大垛重新崛起。至今流传的民谣“起大(dà)早,喊大(tuō 音舵)小(即大儿子),上大(音tai太,通假太、泰,见段玉裁《说文解字注》、《骈雅训纂》,意即极大)垛”,便是当时先进的吴文化对今大垛镇发展产生促进作用的历史佐证。大垛的地名在此时便传承下来。由单树模先生主编的1988年商务印书馆出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名词典》江苏卷记述:“大垛镇:明苏州、镇江移民于此,用此名。”此后,明建文四年(1402年),燕王朱棣起兵“靖难”,部分江南居民为避乱而迁入大垛。明隆庆、万历年间(1567-1620年),大垛镇得到进一步发展,成为兴化重要集镇。一直以来,兴化及大垛周边地区的老人说上大垛是上大(音tai)垛。1988年出版的《扬州名镇》:“明代就建镇”。
    延至清代,大垛与安丰、戴窑、竹泓、大邹、唐子、中堡、白驹、刘庄、小海齐名,成为“兴化十大镇”之一。
         
大垛镇的历史沿革,原大垛镇指现集镇三个行政村和一个社区(含5舍:老槽子、邵家舍、朱家舍、老舍、老脊湾)。后实行大乡时的大垛镇,为原大垛镇加上梓辛乡的5个村,正好在梓辛河畔。
其中心地区隶属兴化县所辖灶四(上)里。清咸丰三年(1853年),太平军占领江南,江宁、镇江、句容、苏州等地的部分居民又迁入大垛定居。促进了大垛镇商贸繁荣的形成。
1945年9月,苏中一地委决定,原兴东县所辖地区成立兴南办事处,同年10月改为溱潼县。大垛镇辖一村(现保宽)、二村(现安民)、三村(现从六)。属溱潼县大垛区管辖。
   建国后。1949年5月原属溱潼县的大垛区随溱潼县撤销并入兴化县。
1950年,大垛中部的大垛镇、梓辛乡,南部的前进乡、双烈乡属大垛区。解放后大垛集镇为6个村,即保宽村、建筑街(两村街现为保宽村),安乐村、民主村(两村现为安民村),解放村、崇禄街(两村街现为从六村)。
合作化时,大垛集镇为勤丰一社,勤丰二社,勤丰三社。统购统销后设集镇。人民公社时,大垛集镇为保宽大队、勤丰大队、崇禄大队。
成立竹泓人民公社时,大垛的中西医联合诊所、国药组的主要医务人员以及主要医疗设备均搬迁到竹泓,酱园的主体也随迁到竹泓。有记录在新砌竹泓大会堂时,从各地征用私人瓦屋上的砖头和木料,后在退赔时都作价给了个人款项。1965年我在竹泓读初中一年级,在西头的早晨小市场北边,西边是文化站,东边是邮政局,两单位的北边是竹泓卫生院,卫生院的原址就是竹泓大会堂。
在大垛有两座“毗卢庵”。一座在大垛镇东北3.5千米的管阮村。一座是大垛集镇五大庙宇之一,位于现文化站中路,原灯塔处向南的文化中路的马路,即老大会堂、影剧院处。
大垛集镇的毗卢庵即“二僧庵”,尼姑庵。是大垛集镇五大庙宇之一,有300多年历史(东头的大庙千佛庵,中间的痘神庙,西头的祖师庙,北头的关帝庙)。在现保宽村的西九顷的北头有田产20多亩,田当中有去世的尼姑坟墓3个。佛教界对尼僧的称谓除比丘尼以外还称二堂僧,简称二僧,故尼姑庵为“二僧庵”,兴化人称“二十庵”是方言所误 。前后4进房子,国民党2区驻大垛时,区公所占据“二僧庵”,将尼姑赶到东厢房。前3进给了区公所用。“二僧庵”一幢房子有5间,两边有厢房,后面有个大殿,最后是尼姑的食宿住处。前面有个较大的花园,花园里有一颗高大的香橼树,后边是一个小天井。
此致。
以后,并没有结果。到解放初期,二十庵房屋大都倒塌,在此生存的只剩下两个尼姑,最后一个尼姑是外地家人迫于生活无计,流落在大垛,由老尼姑将小姑娘收留,尼姑庵毁了,生活无着落,有时帮人做个蹆子膀子疼痛揉揉捏捏的事,混口饭吃。
大垛与周边乡镇:沈伦、荻垛、陶庄,
解放后的大垛区驻竹泓,区文化站也在竹泓,首任站长是王浩。大垛的文艺骨干朱月雪等人在区公所和人民公社设竹泓期间,与竹泓的文艺骨干一起排节目,搞文艺宣传。
1961年,由兴化轮船公司办的兴东泰班轮船,途径竹泓、大垛、唐子、戴窑达东台。早上5点30分开船,8点左右到大垛,在往东台、泰州。泰州早上开船的下午4点到大垛再往竹泓、兴化,晚上7点多到兴化。大垛至兴化票价0.35元,到竹泓0.10元。
1987年,东台班轮船沿途停靠芦洲、志芳、竹泓、大垛、许堡、唐子、苗圃、徐舍、戴窑、丁溪。
耕地:安民村耕作区有竹泓镇竹四村的一块飞地在安民村的西荒田。
笔者1965年进竹泓初中在三(乙)班,学号65064。班主任尹振新。1966年4月5日是我第一次参加那么大的灭火行动。饭后12点半,位于竹泓套闸西边,竹泓初中东边的农民家中,因当天清明节烧纸供先祖,农民饭后下田了,遗留下火种引燃草屋,造成大火,一直到兴化的两条消防快艇到了,才在下午3点多消灭的余火。我们全体初中师生动用洗脸盆,从河里往救火的水龙里传水。通初中小巷的路南近20户农户住房全部化为灰烬。
444.jpg
1945年7月成立的大垛区,辖:大垛镇(老镇区)及南边的村,竹泓镇及南边的村,沈伦镇的大部,荻垛镇的西南部。沈伦镇薛鹏村,当年为穆家堡镇,曾是溱潼县政府和大垛区委的驻地。解放后,大垛的文艺骨干李琴仙等人与后任沈伦乡文化站长的董犁耕等人一起参加剧团,下乡搞宣传。
荻垛的征王、从柏林、郜家、大王等村都有帮船开大垛。
1961年,由兴化轮船公司办的兴东泰班轮船,早上8点到大垛,大垛邮电支局派人去轮船上拿带来的邮包。下午从东台方向来,4点到大垛后,大垛邮电支局派人送邮包托轮船带去兴化。1975年前荻垛、陶庄的邮包到大垛后,再由小差船带去,1975年后用专门的小划船送去,先是严成罗,后是刘家和、刘巧根,每天在兴化班轮船到大垛前,把荻垛、陶庄邮包送到大垛。1978年兴化航运公司开通陶庄班机帆船后,途径荻垛,荻垛、陶庄的邮包由机帆船直接带去。

222.jpg
333.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客服:13705265750|举报|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兴化三水园论坛 ( 苏ICP备20024052号 )

GMT+8, 2024-5-17 14:26 , Processed in 0.068576 second(s), 17 queries .

Copyright © 兴化市艺博网络科技服务有限公司 (https://www.xhssy.com.cn/)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本论坛帖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文责自负,兴化三水园论坛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发现有侵权行为,请与我们联系。

网站常年法律顾问:汤荣华律师,手机:13852687313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